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921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包括氢气反应器,氢气反应器内安装有若干热管,氢气反应器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中的热管表面绕接有电加热丝,第一腔体内填充有固态镁基储氢材料;第三腔体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燃烧器相连通,燃烧器与换热器相连通,换热器与风机相连通;第一腔体表面设置有氢气出口,氢气出口连接第三管路,第三管路通过三通分别与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相连接,第四管路与燃烧器相连接,第五管路与氢燃料电池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储氢密度大,储氢密度6%以上;并且可循环储放氢,循环储放氢次数可达3000次以上;储氢常温、常压,放氢需要加热,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放氢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氢燃料电池可以高效环保以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装置,氢是燃料电池的最佳燃料,目前发达国家中与汽车、能源相关的大公司都在加速进行燃料电池的开发。目前氢气储存、运输、分配以及加注等环节尚存在诸多技术难点,主流储放氢技术路线分为:1.高压储氢,2.低温液态储氢,3.常温常压固态储氢,4.有机物储氢。高压储氢虽然技术成熟,但储氢密度低约为2%左右,为了得到更高的储氢密度,势必增加氢气瓶压力,现今高压氢气瓶主要以35MPa、70MPa作为储氢压力,高压气瓶与燃料电池匹配应用极大的增加安全风险,并且此种风险无法避免,难以被市场、大众接受;低温液态储氢是把氢气低温零下253℃以下液化,此技术储氢密度达到10%以上,但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民用无法应用;有机物储氢储氢密度约为6%左右,把氢气储存在常温常压的有机物中,该储氢技术放氢氢气纯度低,现阶段无法在不提纯的情况下直接与燃料电池电堆匹配应用,并且提纯设备昂贵。常温常压固态储氢,是采用金属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反应器(1),所述氢气反应器(1)内沿轴向固定安装有若干热管(2),所述氢气反应器(1)内径向安装有两组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氢气反应器(1)分隔为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和第三腔体(6),位于第三腔体(6)中的热管(2)表面绕接有电加热丝(7),所述第一腔体(4)内填充有固态镁基储氢材料;/n所述第三腔体(6)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所述进气口(8)通过第一管路(10)与燃烧器(11)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燃烧器(11)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换热器(1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1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管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储放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反应器(1),所述氢气反应器(1)内沿轴向固定安装有若干热管(2),所述氢气反应器(1)内径向安装有两组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氢气反应器(1)分隔为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和第三腔体(6),位于第三腔体(6)中的热管(2)表面绕接有电加热丝(7),所述第一腔体(4)内填充有固态镁基储氢材料;
所述第三腔体(6)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所述进气口(8)通过第一管路(10)与燃烧器(11)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燃烧器(11)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换热器(1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1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管路与风机(13)相连接,所述出气口(9)通过第二管路(14)与换热器(1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腔体(4)表面设置有氢气出口(15),所述氢气出口(15)连接第三管路(16)的一端,所述第三管路(16)的另一端通过三通分别与第四管路(17)的一端和第五管路(1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管路(17)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1)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管路(18)的另一端与氢燃料电池(19)的氢气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管路(16)和第四管路(17)上分别安装第一电磁阀(20)和第二电磁阀(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董彪顾抗林立清熊焱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托伟阀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