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9089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1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扁平的配线部件具备扁平的导体、和覆盖导体的绝缘覆层,具有作为在扁绕方向上折弯规定角度以上的部分的折弯部,在折弯部的至少内周侧设置有朝向外周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褶皱。通过冲压加工来制造褶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车辆等中,使用有被称为汇流条的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剖面的扁平导体。在为了布线而将汇流条的延伸方向折弯为所希望的形状时,存在要求向加工困难的扁绕方向的折弯加工的情况。日本特开2018-206663公开有以下内容,即,对于铝合金的扁平的导体,将加工部加热至100℃以上250℃以下来进行向扁绕方向的折弯加工,由此提高加工性,并抑制折弯外周部的破裂。当在扁绕方向上折弯加工将扁平的导体与树脂等的绝缘覆层挤压并一体成型的配线部件的情况下,若采用日本特开2018-206663的方法,则可能因热而导致绝缘覆层劣化、破损。另外,若进行这样的折弯加工,则导体的外周侧相比内周侧拉长而变得缺肉,外周侧的厚度变得小于内周侧的厚度,在变薄的外周侧电阻上升而产生电流减少、发热等,从而可能产生导体的通电性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扁平的导体和绝缘覆层并适当地形成有向扁绕方向折弯的折弯部的配线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具备扁平的导体和覆盖导体的绝缘覆层的扁平的配线部件,该配线部件具有作为在扁绕方向上折弯规定角度以上的部分的折弯部,在折弯部的至少内周侧设置有朝向外周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褶皱。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配线部件的制造方法,该配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通过模具对具备扁平的导体和覆盖导体的绝缘覆层的扁平的配线部件进行冲压,并至少在一侧缘侧形成朝向另一侧缘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褶皱,由此以一侧缘侧为内周侧的方式在扁绕方向上将配线部件折弯。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具备扁平的导体和绝缘覆层,并通过在内周侧设置褶皱来折曲而适当地形成有向扁绕方向折弯的折弯部的配线部件。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立体图、剖视图。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体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体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体的制造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公开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详细地进行说明。<结构>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件10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立体图、以及沿着各自所示的I-I线的剖视图。配线部件10是具备扁平的导体11和覆盖导体11的绝缘覆层12的扁平的配线部件,该导体11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并具有大致一致的厚度。配线部件10具有延伸方向恒定的直线部21、和在扁绕方向上折弯规定角度以上的折弯部22。这里在扁绕方向上折弯是指以如下方式折弯,即:在与配线部件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所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剖面形状的各短边对应的各侧缘之中,使一侧缘侧为内周侧,另一侧缘为外周侧。在折弯部22,从内周侧的侧缘朝向外周侧,形成有一个以上的褶皱23。褶皱23例如形成为随着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高度减少,并且棱线向配线部件10的大致曲率半径方向延伸。如图示那样,褶皱23可以未到达至外周侧的侧缘,或者也可以到达至外周侧的侧缘。配线部件10也可以具有多个这样的折弯部22。另外,并不限定各折弯部22中的折弯角。此外,配线部件10也可以具有折弯角不足规定角度并且未形成褶皱的部分。另外,配线部件10也可以具有除了扁绕折弯以外还通过平绕折弯等而折弯的部分。<制造方法>参照图2、图3、图4,对形成配线部件10的折弯部22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通过第1模具101对配线部件10的直线部21的、作为形成折弯部22的预定位置的加工部进行冲压。在第1模具101的冲压面设置有波形状,通过冲压,在加工部形成褶皱23,并且通过褶皱23将一侧缘折曲而形成折弯角为第1角度θ1的折弯部22。接下来,如图3所示,通过第2模具102对配线部件10的折弯部22进行冲压。在第2模具102的冲压面设置有阶梯差大于第1模具101的冲压面的波形状,通过冲压,褶皱23的高度进一步变大,并且通过褶皱23将一侧缘进一步折曲,从而折弯部22的折弯角变为比第1角度θ1大的第2角度θ2(>θ1)。接下来,如图4所示,通过第3模具103对配线部件10的折弯部22进行冲压。在第3模具103的冲压面设置有阶梯差大于第2模具102的冲压面的波形状,通过冲压,褶皱23的高度进一步变大,并且通过褶皱23将一侧缘进一步折曲,从而折弯部22的折弯角变为比第2角度θ2大的第3角度θ3(>θ2)。通过这样以冲压加工形成褶皱23来使内周侧折曲,从而进行扁绕折弯加工,由此能够抑制在导体11产生的形变超过产生破裂、裂纹、龟裂等的成型极限。特别是通过多个冲压加工逐渐增大褶皱23,并逐渐增大折弯角,由此到目标的折弯角为止不超过成型极限来进行加工变得更加容易。作为一个例子,在将导体11设为A1000系的铝材的、厚度1mm、宽度20mm的扁平导体的情况下,通过进行3次冲压加工,能够获得90°的折弯角。在该情况下,将褶皱23的数量设为10个,通过第一次的冲压加工,能够使褶皱23的部分的高度上方和下方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5mm,并使折弯角θ1为30°。另外,通过第二次的冲压加工,能够使褶皱23的部分的上方和下方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0mm,并使折弯角θ2为60°。另外,通过第3次的冲压加工,能够使褶皱23的部分的上方和下方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4.0mm,并使折弯角θ3为90°。此外,假定存在加工后的回弹,也可以将由最后的冲压加工形成的最终的折弯角设定得比目标的折弯角大。并不限定褶皱23的数量、尺寸、冲压加工的次数,根据导体11的材质的成型极限特性、厚度、宽度、目标的折弯角等,能够适宜地进行设定。例如,冲压加工的次数也可以是1次。另外,导体11的材质不仅是铝,也能够选择铜、铁等各种金属、合金。<效果>如以上那样,在本公开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内周侧设置褶皱23来折曲,从而进行折弯加工,因此能够对设置有绝缘覆层的配线部件不进行加热而例如以10℃~40℃的常温进行扁绕折弯加工,即使不使用耐热性的绝缘被膜,也能够抑制绝缘覆层的劣化、破损。另外,由此,能够扩大绝缘被膜的材质的选择宽度。另外,容易以在冲压加工时抑制导体11的厚度的变化的方式调整模具的形状、冲压时的载荷,例如能够将导体11的厚度在折弯加工的前后保持得大致一致。由此,即使进行扁绕折弯加工,也能够抑制导体的厚度不均匀,因此能够抑制导体的通电性能的降低。另外,在冲压加工中,在导体11的厚度方向上施加载荷,因此与像一般的扁绕折弯加工那样向延伸方向施加载荷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载荷,从而能够通过比较小型的设备、人力容易地进行加工。本公开可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线部件,是具备扁平的导体和覆盖所述导体的绝缘覆层的扁平的配线部件,其中,/n具有作为在扁绕方向上折弯规定角度以上的部分的折弯部,在所述折弯部的至少内周侧设置有朝向外周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褶皱。/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3 JP 2020-0165121.一种配线部件,是具备扁平的导体和覆盖所述导体的绝缘覆层的扁平的配线部件,其中,
具有作为在扁绕方向上折弯规定角度以上的部分的折弯部,在所述折弯部的至少内周侧设置有朝向外周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褶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导体具有一致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导体是铝。


4.一种配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二郎古田拓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