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867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主烟道,所述主烟道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住宅,所述住宅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主烟道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次烟道,所述次烟道贯穿住宅并延伸至住宅的内部,所述次烟道的内顶壁设置有明火探测器,所述主烟道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防火机构,所述防火机构与主烟道的内壁滑动连接,左侧所述隔热层的内底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入端与明火探测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及时对烟道进行封堵,防止火情从烟道处蔓延,提高住户的安全保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住宅建筑多功能排放系统管道是安装在住宅内厨房间、卫生间用于排放烟气和通风用的管道,此管道是当前解决住宅厨房烟气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排烟系统。目前,现有的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在使用时,如有一处住户家中发生火情时,火苗很容易从烟道窜入其他住户家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其优点在于可以及时对烟道进行封堵,防止火情从烟道处蔓延,提高住户的安全保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主烟道,所述主烟道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住宅,所述住宅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主烟道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次烟道,所述次烟道贯穿住宅并延伸至住宅的内部,所述次烟道的内顶壁设置有明火探测器,所述主烟道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防火机构,所述防火机构与主烟道的内壁滑动连接,左侧所述隔热层的内底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入端与明火探测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右侧所述隔热层的内壁设置有与主烟道相连通的油烟处理器,所述油烟处理器贯穿隔热层并延伸至隔热层的外部,所述次烟道的底部连通有油烟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明火探测器可以及时探测火情的发生,从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升降机构带动防火机构对次烟道进行封堵,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烟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主烟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可以对防火机构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机构在带动防火机构进行升降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封堵效果的情况出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隔板并与主烟道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纹套,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转动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保障防火机构及时的对次烟道的烟道口进行封堵,提高防火机构的封堵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螺纹套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可以对螺纹套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使防火机构可以与次烟道的烟道口进行对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丝杆的一侧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火情时,移动座移动到次烟道的烟道口位置时,防火板受弹簧的压力弹出,从而及时堵住次烟道的烟道口,有效的防止火情从次烟道和主烟道进入其他住户家中,有效的阻止了火情蔓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住户安全保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板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防火板的表面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为防火软瓷材料构件,所述防火层的表面设置有防火涂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形的防火板可以在火情扑灭以后,便于防火板从次烟道的烟道口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座远离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槽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可以对移动座进行限位,避免防火机构在升降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烟道的内壁设置有蝶形止回阀,所述次烟道靠近主烟道的一端开设有条形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蝶形止回阀可以防止主烟道中的烟气进入次烟道中,防止烟气回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防火机构的设置,在发生火情时,移动座移动到次烟道的烟道口位置时,防火板受弹簧的压力弹出,从而及时堵住次烟道的烟道口,有效的防止火情从次烟道和主烟道进入其他住户家中,有效的阻止了火情蔓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住户安全保障;2、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丝杆转动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保障防火机构及时的对次烟道的烟道口进行封堵,提高防火机构的封堵效率,降低安全隐患;3、通过明火探测器和控制器的设置,明火探测器可以及时探测火情的发生,从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升降机构带动防火机构对次烟道进行封堵,从而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升降机构和防火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防火机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烟道;101、限位槽;102、隔板;2、隔热层;3、住宅;4、次烟道;401、蝶形止回阀;402、条形口;5、油烟机;6、升降机构;601、电机;602、丝杆;603、螺纹套;604、限位环;7、防火机构;701、连接杆;702、移动座;703、弹簧;704、限位板;705、防火板;706、防火层;707、防火涂料;8、油烟处理器;9、明火探测器;1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主烟道1,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住宅3,住宅3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层2,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次烟道4,次烟道4贯穿住宅3并延伸至住宅3的内部,次烟道4的内顶壁设置有明火探测器9,主烟道1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防火机构7,防火机构7与主烟道1的内壁滑动连接,左侧隔热层2的内底壁设置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输入端与明火探测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右侧隔热层2的内壁设置有与主烟道1相连通的油烟处理器8,油烟处理器8贯穿隔热层2并延伸至隔热层2的外部,次烟道4的底部连通有油烟机5,明火探测器9可以及时探测火情的发生,从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再控制升降机构6带动防火机构7对次烟道4进行封堵,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主烟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02,主烟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1,可以对防火机构7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机构6在带动防火机构7进行升降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封堵效果的情况出现。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6包括电机601,电机601的底部与隔板102固定连接,电机6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丝杆602,丝杆602贯穿隔板102并与主烟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丝杆6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纹套603,电机601的输入端与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丝杆602转动带动螺纹套603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保障防火机构7及时的对次烟道4的烟道口进行封堵,提高防火机构7的封堵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丝杆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限位环604,限位环604位于螺纹套603的下方,可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主烟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住宅(3),所述住宅(3)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次烟道(4),所述次烟道(4)贯穿住宅(3)并延伸至住宅(3)的内部,所述次烟道(4)的内顶壁设置有明火探测器(9),所述主烟道(1)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6),所述升降机构(6)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防火机构(7),所述防火机构(7)与主烟道(1)的内壁滑动连接,左侧所述隔热层(2)的内底壁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输入端与明火探测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右侧所述隔热层(2)的内壁设置有与主烟道(1)相连通的油烟处理器(8),所述油烟处理器(8)贯穿隔热层(2)并延伸至隔热层(2)的外部,所述次烟道(4)的底部连通有油烟机(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主烟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住宅(3),所述住宅(3)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主烟道(1)的两侧均连通有等距分布的次烟道(4),所述次烟道(4)贯穿住宅(3)并延伸至住宅(3)的内部,所述次烟道(4)的内顶壁设置有明火探测器(9),所述主烟道(1)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6),所述升降机构(6)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防火机构(7),所述防火机构(7)与主烟道(1)的内壁滑动连接,左侧所述隔热层(2)的内底壁设置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输入端与明火探测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右侧所述隔热层(2)的内壁设置有与主烟道(1)相连通的油烟处理器(8),所述油烟处理器(8)贯穿隔热层(2)并延伸至隔热层(2)的外部,所述次烟道(4)的底部连通有油烟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02),所述主烟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住宅建筑用烟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电机(601),所述电机(601)的底部与隔板(10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丝杆(602),所述丝杆(602)贯穿隔板(102)并与主烟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6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纹套(603),所述电机(601)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