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59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现浇结构位于预制模块底板的下方,现浇结构内设置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下端位于现浇结构内,上端凸出于现浇结构的上表面;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底部设置有对应于连接钢筋设置有灌浆套筒,灌浆套筒的开口朝下;连接钢筋的上端位于灌浆套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预制模块与现浇结构的连接问题,通过在现浇结构上预埋套筒,在预制模块上设置灌浆套筒,不仅不会增加预制模块的制造难度,而且能够高效、可靠地连接预制模块和现浇结构;现浇结构采用现浇框架的形式,可以提升预制模块基础的可靠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比传统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装配率,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工厂化、工业化,是混凝土转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开号为CN110984363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块及其施工方法,其中介绍了建筑模块的堆叠施工(连接)方式,主要是建筑模块的边缘和端部的连接,并不涉及预制模块其他部位的连接以及建筑模块与现浇构件的连接。预制模块虽然施工效率高,但是其对施工的基础要求较高,现浇结构如果作为底层基础则对施工要求较低,也就是说将预制模块堆叠与现浇构件上可以取得很好的综合效果。现有技术中,现浇结构和预制构件的连接往往是先固定预制构件,然后以预制构件为模板浇筑现浇结构,但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现浇结构位置作为基础的情况;另外,预制模块的制造本身难度较大,如果在预制模块上设置伸出钢筋以锚固与现浇结构中更是难度极大。因此,如何可靠、高效地将预制模块与现浇构件进行连接是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所述预制模块(1)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现浇结构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n所述现浇结构内设置有连接钢筋(6),所述连接钢筋(6)的下端位于所述现浇结构内,上端凸出于所述现浇结构的上表面;/n所述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底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钢筋(6)设置有灌浆套筒(5),所述灌浆套筒(5)的开口朝下,所述灌浆套筒(5)的注浆管(7)和出浆管(3)均连通至所述预制模块(1)的内腔;所述连接钢筋(6)的上端位于所述灌浆套筒(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所述预制模块(1)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现浇结构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浇结构内设置有连接钢筋(6),所述连接钢筋(6)的下端位于所述现浇结构内,上端凸出于所述现浇结构的上表面;
所述预制模块(1)的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的底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钢筋(6)设置有灌浆套筒(5),所述灌浆套筒(5)的开口朝下,所述灌浆套筒(5)的注浆管(7)和出浆管(3)均连通至所述预制模块(1)的内腔;所述连接钢筋(6)的上端位于所述灌浆套筒(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套筒(5)固定连接于第一锚固钢筋(4),所述第一锚固钢筋(4)锚固于所述第一侧板(1.2)和/或第二侧板(1.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结构与预制模块的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结构内预埋有预埋套筒(11),所述预埋套筒(11)的开口朝上,所述预埋套筒(11)内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钢筋(6)的下端与所述预埋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李锦实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住宅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