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松专利>正文

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3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包含有主体及环边部,该主体是一端开口的容器,该环边部包括顶板部、侧板部以及封闭环体,该顶板部由该主体开口侧横向延伸、该侧板部由该顶板部周缘向下延伸,该顶板部、侧板部与主体外侧壁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环状空间,该封闭环体固结在该环状空间中并闭合其开口,当压力锅锅盖盖合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锅体上,并以其扣爪扣掣在该锅体的环边部时,其扣爪能够紧抵在该封闭环体底面下,其间的紧抵状态为平面与平面的接触,所以该环边部比较不容易弯曲变形,避免降低锅体与锅盖间的气密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锅,特别涉及一种改良型压力锅锅体设计,增进该锅体环边部抵抗变形的强度。
技术介绍
压力锅包含一个锅盖以及一个锅体,该锅盖上并设有锁掣装置,在烹煮时,借助该锁掣装置将锅盖锁掣在锅体开口周缘,并闭合于锅体开口,使锅体内成为一个密闭空间,于是密闭在锅体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锅体内的压力亦随之增高,并因为压力增加的缘故,锅体内所盛置的水也具有较其在平常气压下高的沸点,因此盛置在锅体内的食物可以在高温下闷烧,所以压力锅中闷煮的食物较能熟透且煮熟的时间也较短。压力锅的优劣取决于锅盖与锅体间的密闭程度,目前已知的压力锅多如图10所示,其锅盖(80)上设有可开闭的数个扣爪(81),底部周缘并设有垫圈(82),这些扣爪(81)可将垫圈(82)扣掣在该锅体(90)开口周缘的环边部(91)上,保持该锅盖(80)与锅体(90)间的气密状态,该环边部(91)具有一顶板部(911),该顶板部(911)自该锅体(90)开口横向延伸,以及一侧板部(912)自该顶板部(911)周缘向下延伸,该扣爪(81)大体呈ㄈ形,其具有一底板部(811),当扣爪(81)扣掣在环边部(91)时,该扣爪(81)的底板部(811)紧抵在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底缘,从而将垫圈(82)紧扣在该锅盖(80)底部与锅体(90)环边部(91)的顶板部(911)间;然而,该扣爪(81)的底板部(811)虽抵接该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底缘,但是其间仅为线接触,并不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弯曲变形。当闷煮食物时,锅体(90)内的高压无法往外排出,会造成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底缘与该扣爪(81)的底板部(811)互相推挤,该互相推挤的应力集中在呈线接触的环边部(91)侧板部(912)底缘,该情况可能造成该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逐渐弯曲变形,并导致该顶板部(911)与锅体(90)开口连结处也逐渐弯曲变形,使锅盖(80)底部的垫圈(82)无法紧抵该环边部(91)的顶板部(911),该气密锅的气密效果也因而大减。而当人们直接握持该环边部(91)提取压力锅时,该压力锅及其内部食物的重量所造成的应力也会集中在该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底缘,同样,该情况也可能造成该环边部(91)的侧板部(912)及顶板部(911)逐渐弯曲变形,使垫圈(82)无法紧抵在该环边部(91)的顶板部(911)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压力锅锅体,使该锅盖的扣爪闭合在该锅体的环边部时为面接触,以增进该锅体环边部抵抗变形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包含有一个主体以及一个环边部,该主体为一端开口的容器,该环边部包含一个顶板部、一个侧板部以及一个封闭环体,该顶板部由该主体开口向外横向延伸,该侧板部由该顶板部外周缘向下延伸,在该顶板部、侧板部与该主体外侧壁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环状空间,该封闭环体固结在该侧板部与主体外侧壁间,并封闭该环状空间的开口;本技术涉及的环边部具有一个封闭环体,当压力锅锅盖以其扣爪扣掣在其环边部时,其扣爪的底板部可以紧抵在该环边部的封闭环体底面下,并将设在该锅盖底部周缘的垫圈紧抵在该环边部的顶板部上,维持该锅盖与锅体间的气密效果。本技术涉及的环边部与锅盖的扣爪间为面与面的接触,而已知压力锅锅体的环边部与锅盖的扣爪间仅为线接触,所以本技术涉及的环边部比较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也具有较佳的强度抵抗变形,避免了已知压力锅锅体环边部的侧板部及顶板部因受力变形,而使垫圈无法紧抵于其环边部的顶板部上,造成气密效果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压力锅锅盖闭合在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六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七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环边部的剖面放大图。图10是压力锅锅盖闭合在习知的压力锅锅体上的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的改良型压力锅锅体(10)包含有一个主体(11),其为一端开口的容器;一个环边部(12),其包含一个顶板部(121)、一个侧板部(122)以及一个封闭环体(30),该顶板部(121)由该主体(11)开口向外横向延伸,该侧板部(122)由该顶板部(121)外周缘向下延伸,在该顶板部(121)、侧板部(122)与该主体(11)外侧壁间形成一开口朝下的环状空间,该封闭环体(30)固结在该侧板部(122)与主体(11)外侧壁间,并封闭该环状空间的开口。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锅体(10)与一个压力锅锅盖(20)结合应用的情形。该锅盖(20)上设有可开闭的数个扣爪(21),底部周缘设有一个垫圈(22),该扣爪(21)大体呈ㄈ形,其具有一个顶板部(211)、一个侧板部(212),该侧板部(212)由该顶板部(211)外周缘向下延伸,以及一个底板部(213),该底板部(213)由该侧板部(212)底缘横向延伸,且该顶板部(211)、侧板部(212)与底板部(213)间形成一个环状的扣掣空间。当该锅盖(20)的扣爪(21)将锅体(10)的环边部(12)扣掣在该扣掣空间中时,该扣爪(21)的底板部(213)紧抵该环边部(12)的封闭环体(30)底面,并将该垫圈(22)紧抵在该环边部(12)的顶板部(121)上,保持该锅盖(20)与锅体(10)间的气密效果。由于本技术的环边部(12)的封闭环体(30)底面与该锅盖扣爪(21)的底板部(213)间为面接触,而已知压力锅的锅体环边部与锅盖的扣爪间仅为线接触,在承受相同外力时,本技术的压力锅锅体较之已知压力锅锅体而言,其环边部(12)承受了较小的应力,比较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且不易受外力而弯曲变形,使该垫圈(22)能够紧抵于本技术的环边部(12)的顶板部(121)上,确保锅体(10)与锅盖(20)间的气密效果,此外,位于封闭环体(30)底面以上的主体(11)外侧壁也形成一个支撑面,其可以分散环边部(12)所承受的外力,并增进环边部(12)抵抗变形的强度。本技术的锅体(10)环边部(12)的封闭环体(30)固结在侧板部(122)与主体(11)外侧壁间,并封闭该环状空间的开口。参照图3,在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封闭环体(30)是由一个呈片状的环板(123)与该侧板部(122)一体构成,该环板(123)由该侧板部(122)底缘向内横向延伸,固结在主体(11)的外侧壁上,并封闭该环状空间的开口,而该环板(123)的内周缘可先搭接在主体(11)外侧壁上,再以焊接方式固结其上。为了确保焊面及焊接后该环板(123)的平整度,在近似于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其采用实焊方式将一截面为矩形的填实环(124)设置在该顶板部(121)、侧板部(122)与主体(11)外侧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包含一个主体及一个环边部,该主体是一端开口的容器,该环边部包含一个顶板部,该顶板部由该主体开口横向延伸,以及一个侧板部,该侧板部由该顶板部外周缘向下延伸,该顶板部、侧板部与主体外侧壁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环状空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环边部包含一个封闭环体,该封闭环体固结在上述侧板部与上述主体外侧壁间,并封闭上述环状空间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包含一个主体及一个环边部,该主体是一端开口的容器,该环边部包含一个顶板部,该顶板部由该主体开口横向延伸,以及一个侧板部,该侧板部由该顶板部外周缘向下延伸,该顶板部、侧板部与主体外侧壁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环状空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环边部包含一个封闭环体,该封闭环体固结在上述侧板部与上述主体外侧壁间,并封闭上述环状空间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中,上述封闭环体是一片状环板,且一体成形在上述侧板部底缘,且向内横向延伸固接在上述主体外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中,上述封闭环体是一个截面为矩形的环块,设在上述环状空间中,且其底面与上述侧板部底缘平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压力锅锅体,其中,上述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