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26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该电路包括:第一及第二输入端、第一及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输入端均与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当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导通,负载的电压随电源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当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二取电模块导通,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本申请的电路能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运行以及调节负载的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球珠演示盒或者油墨球珠定磁装置中,需要使用到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直流电机来做旋转动力,这些电机的额定电压不同,有些是8伏的,有些是5伏的,有些是12伏,因此若供电电源只有一个,则有可能有的电机会超额定电压运行,虽然短时间超额定电压运行对电机不会有太大的损伤,但是长时间超额定电压运行会对电机造成伤害甚至会烧坏电机。同时在球珠演示盒或者油墨球珠定磁装置中,又需要对电机进行调速,以达到不同的球珠效果。由于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相对复杂,成本高等因素,因此在轻负载情况下通常采用调节电压的方式对电机调速。由此就产生了如下问题:在供电电压超过了负载的额定电压并且负载的额定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又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电压可以调节,以便调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既能保证负载在额定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包括:/n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n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n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两者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n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两者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n其中,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
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两者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两者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相反的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截止,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随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导通,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
第一稳压单元;
光耦继电器,输入侧与所述第一稳压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输出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同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
取反单元,连接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控制端之间,用于将所述光耦继电器输出的信号转变为相反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稳压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正极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入侧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入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形成的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孙彬王于萌王普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