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20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活动框、第一气囊和树脂本体,所述处理罐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框,且活动框外侧设置有第一气囊,并且活动框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活动框的内壁开设有卡槽,且活动框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本体,并且树脂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处理罐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并且定位销与连接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该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设置有可旋转的活动框,可以在不进行装置拆分的前提下快速的对树脂进行拆卸更换,同时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有效提高树脂本体的安装密封性,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软化
,具体为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入冬季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会开始供暖,而循环水是整个供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循环水可以实现供热系统中热量的输送与传递,但是一般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离子,导致水体硬度较大,从而使得管道内部容易产生大量的水垢,因此需要使用到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来对循环水进行软化处理,但是现有的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1、现有的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大多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去除水体中的钙、镁等离子,从而实现水体的软化,虽然树脂交换饱和后可以通过食盐对其进行还原再生,但是树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定程度损耗和破损,现有的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内部的树脂安装结构固定,不便对树脂进行快速便捷的更换,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2、现有的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内侧的树脂安装结构较为单一,使得装置内壁与树脂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存入使得部分水体容易从两者间隙处流过,存入降低了循环水的软化处理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不便对其内侧的阳离子树脂进行拆卸、更换和安装密封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活动框、第一气囊和树脂本体,所述处理罐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框,且活动框外侧设置有第一气囊,并且活动框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活动框的内壁开设有卡槽,且活动框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本体,并且树脂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处理罐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并且定位销与连接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处理罐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优选的,所述活动框呈圆环形结构,且活动框与处理罐构成旋转结构,并且活动框与处理罐两者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关于活动框对称分布,且第一气囊呈圆环形结构,并且第一气囊嵌入安装于活动框的上下两面,同时第一气囊与处理罐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的外侧通过输气管连接有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呈圆环形结构,并且第二气囊嵌入安装于活动框的内壁表面,同时第二气囊与树脂本体之间相贴合,而且树脂本体的剖面呈波浪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卡块等角度分布于树脂本体的外侧,且卡块为磁性材质制成,并且卡块呈“L”字形结构,同时卡块与卡槽构成卡合结构,而且卡槽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磁铁。优选的,所述定位销贯穿于连接块,且定位销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块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并且定位销与定位槽构成卡合结构,同时连接块与处理罐为一体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可以在不进行拆分的前提下快速的对树脂进行拆卸更换,且安装密封性较高,操作便捷、实用性强:1、设置有活动框、树脂本体和卡块,通过旋转活动框,可以便捷的将树脂本体转至装置外侧,再通过旋转树脂本体,可以使得树脂本体外侧的卡块与卡槽脱离卡合状态,从而可以便捷的对树脂本体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装置后续维护的操作便捷性;2、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当树脂本体更换完成后,旋转活动框,使得活动框进行复位,此时处理罐会挤压活动框表面嵌入安装的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可以充分填充于处理罐与活动框之间,从而提高活动框的安装密封性,同时第一气囊受压过程中也会将部分气体挤入第二气囊中,使得第二气囊进行膨胀并贴合于活动框与树脂本体之间,从而进一步也提高了树脂本体的安装密封性,使得装置的循环水软化处理更加充分、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更换树脂本体时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处理罐;2、活动框;3、第一气囊;301、输气管;302、第二气囊;4、卡槽;5、磁铁;6、树脂本体;7、卡块;8、定位槽;9、连接块;10、定位销;11、复位弹簧;12、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1、活动框2、第一气囊3、输气管301、第二气囊302、卡槽4、磁铁5、树脂本体6、卡块7、定位槽8、连接块9、定位销10、复位弹簧11和进水口12,处理罐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框2,且活动框2外侧设置有第一气囊3,并且活动框2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8,活动框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4,且活动框2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本体6,并且树脂本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处理罐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9,且连接块9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0,并且定位销10与连接块9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1,处理罐1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2;活动框2呈圆环形结构,且活动框2与处理罐1构成旋转结构,并且活动框2与处理罐1两者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旋转活动框2,可以使得活动框2旋转至处理罐1的侧面,从而使得装置可以在不拆分的前提下对活动框2内侧的树脂本体6进行拆卸、更换;第一气囊3关于活动框2对称分布,且第一气囊3呈圆环形结构,并且第一气囊3嵌入安装于活动框2的上下两面,同时第一气囊3与处理罐1相贴合,通过旋转活动框2,使得活动框2贴合于处理罐1,存入使得第一气囊3可以稳定的填充两者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对处理罐1与活动框2之间进行有效密封;第一气囊3的外侧通过输气管301连接有第二气囊302,且第二气囊302呈圆环形结构,并且第二气囊302嵌入安装于活动框2的内壁表面,同时第二气囊302与树脂本体6之间相贴合,而且树脂本体6的剖面呈波浪形结构,通过活动框2的旋转复位,可以使得活动框2与处理罐1挤压第一气囊3,使得第一气囊3可以稳定填充于两者之间,同时第一气囊3受压过程中会将一部分气体挤入第二气囊302中,使得第二气囊302发生膨胀,膨胀后的第二气囊302可以紧密贴合于树脂本体6的外侧,既提高树脂本体6的安装稳定性,也提高密封性,实用性强;卡块7等角度分布于树脂本体6的外侧,且卡块7为磁性材质制成,并且卡块7呈“L”字形结构,同时卡块7与卡槽4构成卡合结构,而且卡槽4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磁铁5,通过将卡块7插入卡槽4中并旋转,可以使得卡块7与磁铁5相吸附,使得卡块7与卡槽4进行稳定卡合,从而完成树脂本体6的快速稳定安装;定位销10贯穿于连接块9,且定位销10通过复位弹簧11与连接块9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并且定位销10与定位槽8构成卡合结构,同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1)、活动框(2)、第一气囊(3)和树脂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框(2),且活动框(2)外侧设置有第一气囊(3),并且活动框(2)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活动框(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4),且活动框(2)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本体(6),并且树脂本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所述处理罐(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9),且连接块(9)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0),并且定位销(10)与连接块(9)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处理罐(1)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1)、活动框(2)、第一气囊(3)和树脂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框(2),且活动框(2)外侧设置有第一气囊(3),并且活动框(2)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活动框(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4),且活动框(2)的内侧设置有树脂本体(6),并且树脂本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所述处理罐(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9),且连接块(9)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0),并且定位销(10)与连接块(9)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处理罐(1)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2)呈圆环形结构,且活动框(2)与处理罐(1)构成旋转结构,并且活动框(2)与处理罐(1)两者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循环水软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关于活动框(2)对称分布,且第一气囊(3)呈圆环形结构,并且第一气囊(3)嵌入安装于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京华沈龙辛增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澳信供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