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20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公开涉及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包括:装载部分,其具有要在其上装载原稿的装载表面;旋转部件;检测单元;进给辊;以及支撑部分。旋转部件包括从装载表面突出的前端部并且通过与装载在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围绕旋转轴旋转。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并且检测是否存在装载于装载表面上的原稿。进给辊通过与装载在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来进给原稿。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在从轴向方向观察旋转轴时,旋转轴包括从旋转轴的外周部段朝向旋转轴的轴中心凹陷的凹部。支撑部分与凹部接触以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部件。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公开涉及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相关的
中,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进给装置,所述原稿进给装置将装载在用于原稿的装载托盘上的原稿逐一分离并且进给所分离的原稿。在片材进给装置中,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装载于装载托盘上的片材的片材检测单元设置在托盘上或者设置在进给口附近。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5-196545号中讨论的片材检测单元包括: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在与装载的片材相接触的同时旋转;以及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通过所装载片材的重量来旋转所述旋转部件,并且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是否存在片材。然而,近年来使用的片材进给装置需要进给各种不同类型的介质,例如薄片材、厚片材、诸如收据或名片之类的宽度较小的片材、以及诸如A3纸之类的宽度较大的片材。在将宽度较小的片材放置于装载托盘上的情况下,设置在片材检测单元中的旋转部件可能会因为片材的重量小而不旋转。换句话说,在将片材放置于装载托盘上的情况下,旋转部件的端部无法旋转到检测传感器执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并且无法检测是否存在片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原稿进给机构,所述原稿进给机构构造成在将原稿放置于装载托盘上时,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来检测原稿是否存在,即使是重量较小的原稿也能够进行检测。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原稿输送装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包括:装载部分,所述装载部分具有要在其上装载原稿的装载表面;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前端部从所述装载表面突出并且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围绕旋转轴旋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构造成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并且检测是否存在装载于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进给辊,所述进给辊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进给原稿;以及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其中在从轴向方向观察所述旋转轴时,所述旋转轴包括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段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轴中心凹陷的凹部,并且其中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与所述凹部接触以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部件。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上述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构造成读取通过所述原稿输送装置进给的原稿的图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构造成在由所述原稿输送装置进给的原稿上形成图像。根据(参考附图)在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主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图。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进给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进给部分的截面图。图6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检测单元的部件的第一外观图。图6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检测单元的部件的第二外观图。图7A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检测单元的旋转部件的操作的第一截面图。图7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稿检测单元的旋转部件的操作的第二截面图。图8A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第一截面图。图8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第二截面图。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在旋转部件上的力矩的图。图10A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力矩的图。图10B是示出比较构造中的力矩的图。图11A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力矩的示图。图11B是示出比较构造中的力矩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等可以根据应用本公开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改变,并且本公开的应用范围不限于所描述的尺寸、材料和形状等。<图像形成主装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主装置的截面图。在图1中,图像形成主装置201包括: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201A;以及图像读取装置201B,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1A的顶部并且读取原稿的图像。由图像形成装置201A输送的片材是片材S,由图像读取装置201B输送的原稿是原稿D。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201A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201A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01C和片材输送单元201D。图像形成单元201C采用四鼓全色系统,并且包括激光扫描仪210和处理盒211以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每个处理盒211包括感光鼓212、充电装置213和用于执行显影的显影装置214,并且形成每个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01C在处理盒211上方还包括中间转印单元218、定影部分220、以及将调色剂供应到各个显影装置214的调色剂盒215。中间转印单元218包括中间转印带216、初次转印辊219、驱动辊216a和张紧辊216b。中间转印带216沿图1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在面对中间转印单元218的驱动辊216a的位置处设置了二次转印辊217,所述二次转印辊217构成二次转印部分以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片材S。定影部分220设置在二次转印辊217上方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已经转印有彩色图像的片材S上。接下来,对片材输送单元201D进行说明。进给装置230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01C下方。进给装置230将装载在多个盒中的片材P逐一地进给。由进给装置230进给的片材S通过对齐辊240对其定时进行调节并且朝向二次转印部分(在此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S)输送。将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输送到定影部分220,并且由定影部分22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S。第一排出辊对225a、第二排出辊对225b和反转辊对225c设置在定影部分220上方。在仅在片材S的单面上打印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片材S通过第一排出辊对225a或第二排出辊对225b输送并且排出到排出托盘250。排出托盘250包括能够适当地延长的排出延长托盘251。因而,可以防止装载特性的劣化,例如排出的片材S掉落到图像形成装置201A外部。此外,在将要在片材S的双面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反转辊对225c输送片材S。然后,通过反转辊对225c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使片材S翻面,以使所输送的片材S的前端和后端互换。翻面的片材S经过双面输送路径R并且再次输送到对齐辊240,并且在片材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201C的图像形成和片材输送单元201D的一系列片材输送操作相互关联。因而,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并且将已经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排出到排出托盘250。<图像读取装置>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图像读取装置201B进行详细描述。图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包括:/n装载部分,所述装载部分具有要在其上装载原稿的装载表面;/n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前端部从所述装载表面突出并且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围绕旋转轴旋转;/n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构造成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并且检测是否存在装载于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n进给辊,所述进给辊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进给原稿;以及/n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n其中在从轴向方向观察所述旋转轴时,所述旋转轴包括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段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轴中心凹陷的凹部,并且/n其中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与所述凹部接触以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5 JP 2020-018274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包括:
装载部分,所述装载部分具有要在其上装载原稿的装载表面;
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前端部从所述装载表面突出并且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围绕旋转轴旋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构造成检测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并且检测是否存在装载于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
进给辊,所述进给辊构造成通过与装载在所述装载表面上的原稿接触而进给原稿;以及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
其中在从轴向方向观察所述旋转轴时,所述旋转轴包括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段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轴中心凹陷的凹部,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与所述凹部接触以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
其中,在从轴向方向观察所述旋转轴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圆弧部段、从所述第一圆弧部段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平面部段、以及从所述第一圆弧部段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平面部段,
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第二圆弧部段,所述第二圆弧部段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圆弧部段的曲率;从所述第二圆弧部段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平面部段;以及从所述第二圆弧部段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平面部段,并且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圆弧部段与所述第一平面部段和所述第二平面部段接触而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