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20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连接管、第一曝气管以及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二管段,相邻两个第一管段通过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垂直连通;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一管段与连接端连通;第二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以及多个第四管段,相邻两个第三管段通过第四管段连通,第三管段与第四管段垂直连通;第三管段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三管段与连接端贯通;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均设有多个曝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的曝气孔将气体导出,曝气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曝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治理工艺中,往往需要通过曝气装置在污水内加入氧气,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并搅动液体,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的接触,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其主要有起到以下作用,即将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絮体上,以供应微生物呼吸之需;同时,也起到防止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沉淀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都是简单通过曝气机通过曝气管导入至池内,曝气管只有一个出口,氧气均从该出口导出,导致氧气导入后分布不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其可通过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的曝气孔将气体导出,曝气均匀。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连接管、第一曝气管以及第二曝气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曝气机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所述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均与连接端连通,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在连接端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二管段,相邻两个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垂直连通;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一管段与连接端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以及多个第四管段,所述相邻两个第三管段通过所述第四管段连通,第三管段与第四管段垂直连通;第三管段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三管段与连接端贯通;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均设有多个曝气孔。优选的,所述连接端设有两个进气箱,两个进气箱均与连接端贯通;所述进气箱内上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一管段以及第三管段分别与两个进气箱的进气孔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气箱内上设有调节杆以及锥形堵头,所述锥形堵头活动安装于所述进气孔内,所述锥形堵头的外表面与进气孔的内壁间隔形成为进气间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堵头固定;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由进气箱穿出并可沿所述进气孔的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进气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进气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为螺杆;螺杆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优选的,所述螺杆与螺纹孔之间密封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连通于曝气机与进气箱之间;所述过滤箱内设有过滤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曝气机可导入气体经第一曝气管以及第二曝气管,而第一曝气管的多个第一管段、多个第二管段与第二曝气管的多个第三管段以及多个第四管段在一平面上可在上下垂直交错分布,且通过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多个曝气孔将气体导出,使得曝气均匀,可充分与污水接触,反应更加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0、曝气机;20、连接管;30、进气箱;31、调节杆;32、锥形堵头;40、过滤箱;41、过滤芯;50、第一曝气管;51、第一管段;52、第二管段;60、第二曝气管;61、第三管段;62、第四管段;70、曝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10、连接管20、第一曝气管50以及第二曝气管60,将连接管20的一端与曝气机10连通,连接管20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上述第一曝气管50与第二曝气管60均与连接端连通,且第一曝气管50与第二曝气管60在连接端的高度方向分布。具体的是,第一曝气管50包括多个第一管段51以及多个第二管段52,相邻两个第一管段51通过第二管段52连通,使第一管段51与第二管段52垂直连通,而第一管段5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52的长度。另外,其中一个第一管段51与连接端连通;第二曝气管60包括多个第三管段61以及多个第四管段62,相邻两个第三管段61通过第四管段62连通,第三管段61与第四管段62垂直连通;第三管段61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62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三管段61与连接端贯通;第一管段51与第三管段61的延伸方向垂直。在第一管段51、第二管段52、第三管段61以及第四管段62上均设有多个曝气孔70。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时,可将该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应用在污水池内,然后启动曝气机10,通过曝气机10导入氧气至连接管20,连接管20便可将气体导入第一曝气管50以及第二曝气管60,此后,气体可经第一曝气管50的多个第一管段51以及多个第二管段52上的曝气孔70导出,同时也可经第二曝气管60的多个第三管段61以及多个第四管段62的曝气孔70导出,由于第一管段5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52的长度,且第三管段61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62的长度,因而在池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有多个曝气孔70分布并将气体导出。且第一曝气管50的多个第一管段51、多个第二管段52与第二曝气管60的多个第三管段61以及多个第四管段62在一平面上可在上下垂直交错分布,且通过第一管段51、第二管段52、第三管段61以及第四管段62上多个曝气孔70将气体导出,使得曝气均匀,可充分与污水接触,反应更加充分。进一步地,还可在连接端设有两个进气箱30,上述两个进气箱30均与连接端贯通,进气箱内上设有进气孔,第一管段51以及第三管段61分别与两个进气箱30的进气孔连通,即曝气机10导出的机体可分别进入两个进气箱30内,经进气箱30再导出,可缓冲气体流速。更具体的是,还可在进气箱内上设有调节杆31以及锥形堵头32,该锥形堵头32活动安装于进气孔内,锥形堵头32的外表面与进气孔的内壁间隔形成为进气间隔,由于锥形堵头32的外表面呈锥形,因而上述进气间隔内径由外至内逐渐减小。而调节杆31的一端与锥形堵头32固定;调节杆31的另一端由进气箱30穿出并可沿进气孔的轴向运动。在进气时,可通过调节杆31带动锥形堵头32在进气孔内移动,可使锥形堵头32在进气孔内移动,如此控制进气量以及进气流速,在进气量大时,可通过调节杆31带动锥形堵头32逐步朝向进气孔退出,使进气间隔逐渐增大,而进气量小时,可通过调节杆31带动锥形堵头32逐步伸入进气孔内,减小进气量以及流速。优选的,上述进气箱30上还设有螺纹孔,具体螺纹孔与进气孔同轴设置;调节杆31为螺杆;螺杆螺接于螺纹孔内。在控制锥形堵头32的移动时,可通过转动螺杆,螺杆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可旋入螺杆或者旋出螺杆,从而控制锥形堵头32的进出。具体的是,上述螺杆与螺纹孔之间密封配合,防止漏气。优选的,还可在连接管20上设有过滤箱40,该过滤箱40连通于曝气机10与进气箱30之间,过滤箱40内设有过滤芯41,如此,曝气机10导入的气体可先进入过滤箱40,再导入上述进气箱30,过滤芯41可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机、连接管、第一曝气管以及第二曝气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曝气机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所述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均与连接端连通,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在连接端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二管段,相邻两个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垂直连通;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一管段与连接端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以及多个第四管段,所述相邻两个第三管段通过所述第四管段连通,第三管段与第四管段垂直连通;第三管段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三管段与连接端贯通;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均设有多个曝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机、连接管、第一曝气管以及第二曝气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曝气机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端,所述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均与连接端连通,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在连接端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以及多个第二管段,相邻两个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垂直连通;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一管段与连接端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以及多个第四管段,所述相邻两个第三管段通过所述第四管段连通,第三管段与第四管段垂直连通;第三管段的长度大于第四管段的长度;其中一个第三管段与连接端贯通;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均设有多个曝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层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设有两个进气箱,两个进气箱均与连接端贯通;所述进气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丽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