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14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塔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所述主弦杆(1)包括主弦杆本体(2)和多个连接件(3),多个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并且设置于所述主弦杆本体(2),并且所述主弦杆本体(2)和所述连接件(3)的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所述主弦杆通过在主弦杆本体上设置多个连接件,并且多个连接件呈正多边形分布,当标准节主弦杆在受到压力和拉力时,有利于主弦杆在多个连接件处受力更为均衡,便于主弦杆在多个连接件处的受力彼此相抵消,进而缓解了主弦杆在主弦杆本体和连接件的交接处的应力集中,延长了疲劳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
本技术涉及塔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
技术介绍
作为塔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节的合理设计对整个塔机的稳定性、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塔机标准节通常包括多个主弦杆和多个腹杆,多个主弦杆保持间隔,多个腹杆用于连接相邻两个主弦杆;其中,主弦杆包括与腹杆连接的主弦杆本体,主弦杆本体一般为成型方管,主弦杆本体的顶部和底部通常还分别设置有2-3个连接套,以主弦杆本体的顶部为例,这些连接套通常分布在成型方管的至少一个对角线的同一侧,导致主弦杆在这些连接套处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疲劳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标准节主弦杆的顶部连接套(或者是,底部连接套)处于成型方管的至少一个对角线的同一侧而造成的疲劳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该主弦杆通过设置多个连接件3呈正多边形分布,使得连接套受力更为均衡,缓解了应力集中,延长了疲劳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主弦杆,所述主弦杆包括主弦杆本体和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主弦杆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并且设置于所述主弦杆本体,并且所述主弦杆本体和所述连接件的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可选的,所述正多边形为正三角形,多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三个,所述主弦杆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任一对称面的两侧均布置有所述连接件。可选的,三个所述连接件划分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主弦杆本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相交的两个边长上并且垂直于各自所述边长向外延伸,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远离所述两个边长的拐角处并且沿所述正方形在该拐角处的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可选的,在所述主弦杆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多个所述连接件为等截面设置。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具有沿所述主弦杆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孔。可选的,在所述主弦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为平面结构并且与所述主弦杆本体的端面齐平,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包括自所述连接件的交接处朝向所述安装孔并且倾斜朝向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设置的斜坡面。可选的,多个所述连接件共同形成连接组件,所述主弦杆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弦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标准节,所述标准节包括所述的多个主弦杆,多个所述主弦杆彼此平行并且保持间隔,所述标准节包括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弦杆之间的连接杆。本技术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塔机,所述塔机包括所述的标准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所述主弦杆通过在主弦杆本体上设置多个连接件,并且多个连接件呈正多边形分布,当标准节主弦杆在受到压力和拉力时,有利于主弦杆在多个连接件处受力更为均衡,便于主弦杆在多个连接件处的受力彼此相抵消,进而缓解了主弦杆在主弦杆本体和连接件的交接处的应力集中,延长了疲劳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标准节中的主弦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主弦杆的俯视图(或者是,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弦杆;2、主弦杆本体;3、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7、安装孔;8、斜坡面;9、连接组件;10、连接杆;11、对角斜腹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弦杆,如图1-3所示,所述主弦杆1包括主弦杆本体2和多个连接件3,多个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并且设置于所述主弦杆本体2,并且所述主弦杆本体2和所述连接件3的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弦杆、标准节以及塔机,所述主弦杆1通过在主弦杆本体2上设置多个连接件3,并且多个连接件3呈正多边形分布,当标准节主弦杆1在受到压力和拉力时,有利于主弦杆1在多个连接件3处受力更为均衡,便于主弦杆1在多个连接件3处的受力彼此相抵消,进而缓解了主弦杆1在主弦杆本体2和连接件3的交接处的应力集中,经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主弦杆1在主弦杆本体2和连接件3的交接处的疲劳寿命有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主弦杆本体2和连接件3可以形成各种合理形式的交接处,例如,多个交接处可以设置在主弦杆本体2同一横截面上,则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指的是,各个交接处由该横截面所截取的相交部分的中点呈正多边形分布;又或者是,多个交接处还可以不设置在主弦杆本体2同一横截面上,则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指的是,各个交接处沿主弦杆本体2的长度方向在某一横截面的投影的中点呈正多边形分布。其中,主弦杆本体2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的横截面,例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结构;而且,根据主弦杆本体2横截面的具体形状,主弦杆本体2和连接件3的多个交接处可以设置为各种合理的正多边形分布,例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进一步的,所述正多边形为正三角形,多个所述连接件3设置为三个,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任一对称面的两侧均布置有所述连接件3,有利于多个连接件3在主弦杆本体2的周向上形成更为稳定的三角支撑,使得主弦杆1在多个连接件3处受力更为均衡,使得整体结构能够平滑过渡,显著减小了应力集中。其中,当主弦杆本体2的矩形横截面为长方形时,主弦杆本体2包括两个对称面,即为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分别沿主弦杆本体2的长度方向所延伸而成的平面;并且所述矩形的任一对称面的两侧均布置有所述连接件3,指的是,长方形的两个对称面中的任意一个对称面的两侧均布置有连接件3;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长方形的拐角处的连接件3,不属于分布在长方形的该拐角处所在对称面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主弦杆1中,两个连接件3间隔分布在长方形的其中一个长边上,另一个连接件3位于长方形的另一个长边上,则,长方形的任一对称面的两侧所分布的连接件的数量分别为1个和2个;又或者是,两个连接件3分别位于连接件3的两个长边上,另一个连接件3位于长方形的拐角处,则,长方形的该拐角处所在对称面的两侧所分布的连接件的数量均为1个,长方形的另一对称面的两侧所分布的连接件的数量分别为1个和2个;当然,三个连接件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分布位置,例如,其中一个连接件3还可以分布在长方形的短边上,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三个所述连接件3划分为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相交的两个边长上并且垂直于各自所述边长向外延伸,所述第三连接件6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杆(1)包括主弦杆本体(2)和多个连接件(3),多个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并且设置于所述主弦杆本体(2),并且所述主弦杆本体(2)和所述连接件(3)的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杆(1)包括主弦杆本体(2)和多个连接件(3),多个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并且设置于所述主弦杆本体(2),并且所述主弦杆本体(2)和所述连接件(3)的多个交接处呈正多边形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正三角形,多个所述连接件(3)设置为三个,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任一对称面的两侧均布置有所述连接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弦杆,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连接件(3)划分为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相交的两个边长上并且垂直于各自所述边长向外延伸,所述第三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远离所述两个边长的拐角处并且沿所述正方形在该拐角处的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弦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弦杆本体(2)的高度方向上,多个所述连接件(3)为等截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纪红谢江平黄志辉赵圣佞武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