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05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其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第二吸气泵的出口连接检测模块,第二吸气泵的进口连接气室,气室内设有气体处理器第二吸气泵工作时将经气室处理后的气体输入检测模块以实现对检测模块的清洗;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腔和调理电路,检测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用于识别气体,调理电路与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和第二吸气泵连接。本申请可以自动实现对气体传感器及时进行零气清洗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将该气体检测装置放置于任何环境中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及时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清洗可以保护气体传感器中敏感的检测器件不受气体的腐蚀,显著的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检测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气体检测装置的采样方式主要有两种:扩散式采样或泵吸式采样。扩散式采样速度慢,极大的限制了应用领域。因此,在很多现场快速检测领域,都使用泵吸式采样方式,泵吸式采样的工作原理是电源带动气泵对待测区域的气体进行抽气采样,然后将样气送入仪表进行检测,可用于对近距离或远距离的区域进行测量。零气是指标准载气,通入零气可使气体传感器获得零浓度基准。但泵吸式采样方式对远距离区域测量时,现有的零气产生装置并不能针对性的对环境气进行处理,所以现有的零气均为外设设备,如可用高压气瓶供气,但长时间在线检测时,高压气瓶供气量不足,价格昂贵,可以采用分子筛、硅胶等吸附剂过滤净化环境空气,获得干燥洁净的空气载气,但同时也存在吸附剂的更换问题。而且外设零气设备不能与气体检测器进行集成化设计,因此对有毒的环境则必须采样进行,对采样进行检测,增加了劳动步骤和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将气体检测设备直接放置与检测环境中进行检测是最有效的方式,但需要人工进行监测仪器的清洗和清零,而人在有毒的环境中是非常危险的;传统泵吸式采样装置中,管道中残余的待测气体都需要经过传感器腔室而排除,因此过远的距离使得传感器的响应以及恢复时间较长,而传感器上气体检测器件对气体的腐蚀也非常的敏感,现有的零气传输都是通过人工控制,并不能及时对气体检测器进行清洗,导致气体检测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需要经常对气体检测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第二吸气泵与具有多个阵列单元的气体处理器连接,多个阵列单元上设有不同的处理材料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气体的处理可以适用于不同环境下气体的处理,进而可以和检测模块设置在同一环境下,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及时对检测模块进行清洗以进行下一气体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搭配气体处理器后还可适用于对多种不同气体的检测,极大扩充了应用领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采样装置包括:检测模块2,其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2上设有第一气体入口1和第一吸气泵3;所述第一吸气泵3工作时将气体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吸进所述检测模块2以进行识别;第二吸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所述第二吸气泵5的进口连接气室6,所述气室6内设有气体处理器8,所述气体处理器8包括多个紧密连接的阵列单元,多个阵列单元设置不同的处理材料,所述第二吸气泵5工作时将经所述气室6处理后的气体作为零气输入所述检测模块2以实现对所述检测模块的清洗。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检测腔和调理电路,所述检测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用于识别气体,所述调理电路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连接,用于将所述气体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输出,并控制所述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的工作。优选地,所述气体处理器8通过密封圈将所述气室6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吸气泵5连接,第一腔室的气体的通过所述气体处理器8净化后进入第二腔室。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有加热模块以及光照模块。优选地,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阵列单元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所述气体处理器(8)与所述密封圈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气体传感器为微型MEMS阵列,不同的阵列单元涂覆不同的气敏材料。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和第二吸气泵均与调理电路连接,调理电路控制三者的工作顺序,可以自动实现对气体传感器及时进行零气清洗无需人工参与,进而可以将该气体检测装置放置于任何环境中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及时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清洗可以保护气体传感器中敏感的检测器件不受气体的腐蚀,显著的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2.第一吸气泵吸入检测气体和第二吸气泵吸入零气的分工,缩短了待测气体的行经路线,待测气体被第一吸气泵吸入到传感器腔后,立即被第二吸气泵沿原始管道反向排出传感器腔,检测气体与气体传感器较短的交互时间,显著的缩短了检测时间。3.本申请的第二吸气泵连接气体处理器,气体处理中设置多个紧密连接的阵列单元,多个阵列单元设置不同的处理材料,可以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气体进行处理,进而可以将第二吸气泵和具有气体处理器的气室与检测模块紧凑的设计在一起,结构十分简单,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检测环境,无需另外连接复杂的零气产生装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价值。4.本申请的气体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环境气氛进行及时更换其中的材料,进而实现针对性处理得到标准的零气,并且气室内还设置有加热模块和光照模块,与气体处理器配合进而可以对各种环境气进行及时高效处理,满足清洗检测模块时大量零气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第一气体入口;2-检测模块;3-第一吸气泵;4-废气回收装置;5-第二吸气泵;6-气室;7-第二吸收口;8-气体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采样装置包括第一气体入口1、检测模块2、第一吸气泵3、第二吸气泵5、气室6以及气体处理器8。如图3所示,检测模块2包括气体传感器、调理电路和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优选为金属腔体,所述气体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检测腔内,用于对检测腔内的气体进行识别。气体传感器优选为阵列型气体传感器,进一步优选为微型MEMS阵列,可以采用微喷、丝印或其他工艺涂敷上气敏材料,实现对不同气体的响应,可以根据检测腔内待检测组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材料,以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调理电路高度集成化,可以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对气体传感器对气体的响应信号进行识别存储、调理、输出等功能。第一吸气泵3的进气端与检测模块2连接,该第一吸气泵3为待检测气体进入所述检测腔提供驱动力,工作时将待检测气体通过第一气体入口1吸进入检测模块2内。第一吸气泵3的出口处还可以设置废气回收装置4,用于对检测后的废气进行回收。第二吸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所述第二吸气泵5的进口连接气室6,所述气室6内设有气体处理器8,所述气体处理器8包括多个紧密连接的阵列单元,多个阵列单元设置不同的处理材料,所述第二吸气泵5工作时将经所述气室6处理后的气体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n检测模块(2),其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2)上设有第一气体入口(1)和第一吸气泵(3);所述第一吸气泵(3)工作时将气体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吸进所述检测模块(2)以进行识别;/n第二吸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所述第二吸气泵(5)的进口连接气室(6),所述气室(6)内设有气体处理器(8),所述第二吸气泵(5)工作时将经所述气室(6)处理后的气体作为零气输入所述检测模块(2)以实现对所述检测模块的清洗;/n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检测腔和调理电路,所述检测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用于识别气体,所述调理电路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连接,用于将所述气体传感器的识别结果存储或输出,并控制所述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的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2),其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2)上设有第一气体入口(1)和第一吸气泵(3);所述第一吸气泵(3)工作时将气体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吸进所述检测模块(2)以进行识别;
第二吸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所述第二吸气泵(5)的进口连接气室(6),所述气室(6)内设有气体处理器(8),所述第二吸气泵(5)工作时将经所述气室(6)处理后的气体作为零气输入所述检测模块(2)以实现对所述检测模块的清洗;
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检测腔和调理电路,所述检测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用于识别气体,所述调理电路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连接,用于将所述气体传感器的识别结果存储或输出,并控制所述第一吸气泵(3)和第二吸气泵(5)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器(8)通过密封圈将所述气室(6)分成第一腔室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平张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