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94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包括箱体、活动盖板和箱门,活动盖板活动连接在箱体顶部,箱门设在箱体前侧;箱体顶部设有开口,活动盖板包括开合轨道、盖板和驱动装置,开合轨道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两端设有限位板,其中部位于开口两侧,盖板通过滚轮设在开合轨道上,滚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设在活动盖板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垃圾站顶部开口并设置活动盖板配合施工现场的垃圾转运设备进行垃圾转运及接收,进行建筑垃圾的统一快速收集,极大提升转运效率,解决了传统转运方式及垃圾站存储效率低下且二次撒溢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垃圾站为整体结构,使用完毕后可以进行整体周转重复使用,避免装备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
技术介绍
垃圾站是临时性存放废弃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的设施,在工程建设时也需要配置进行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然后定期通过转运车集中转运到大型垃圾处理站或者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现场废弃垃圾时通常借助现场塔式起重机或起重设备垂直运输到垃圾站附近,然后再二次转运至垃圾站内存储,效率低下且容易垃圾二次撒溢造成环境污染。现在设置在工程建设现场的传统形式垃圾站,在垃圾转运过程中容易和垃圾转运设备碰撞损坏,使用强度不容易得到保障,而且传统形式垃圾站在完成使用功能后,通常拆除后作为废弃垃圾一并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设置活动盖板与垃圾转运设备配合使用,减少垃圾处理步骤,提升转运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设在地面上,包括箱体、活动盖板和箱门,所述活动盖板活动连接在箱体顶部,所述箱门设在箱体前侧;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活动盖板包括开合轨道、盖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合轨道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两端设有限位板,其中部位于开口两侧,所述盖板通过滚轮设在开合轨道上,所述滚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活动盖板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地面上,所述连接组件间隔设置在箱体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骨架和箱体板,所述箱体板通过螺栓连接在骨架内侧,所述骨架包括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架杆,所述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架杆交错设置形成骨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锚板和锚固螺栓,所述竖向骨架杆设在锚板上,所述锚板通过锚固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优选的,所述竖向骨架杆为H型钢,共设置6根,分别设在箱体左右两侧,所述横向骨架杆为C型钢,共设置16根,所述横向骨架杆通过螺栓与竖向骨架杆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板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三块,分别位于左右及后侧,所述开口设在顶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活动盖板的外形大于开口尺寸。优选的,所述箱门为向外打开的对开门。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在垃圾站顶部开口并设置活动盖板配合施工现场的垃圾转运设备进行垃圾转运及接收,进行建筑垃圾的统一快速收集,极大提升转运效率,解决了传统转运方式及垃圾站存储效率低下且二次撒溢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垃圾站为整体结构,使用完毕后可以进行整体周转重复使用,避免装备浪费;设置活动盖板用于垃圾接收,设置箱门用于垃圾清出,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垃圾溢出的污染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便捷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及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设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11-开口,12-骨架,13-箱体板,2-活动盖板,21-开合轨道,22-盖板,23-滚轮,3-箱门,4-连接组件,41-锚板,42-锚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设在地面上,包括箱体1、活动盖板2和箱门3,所述活动盖板2活动连接在箱体1顶部,所述箱门3设在箱体1前侧。本技术使用时,转运装置携带建筑垃圾移动至箱体1上开口11的上方,人工操作控制装置启动驱动装置,带动盖板22沿开合轨道21移动,将开口11打开,然后转运装置将建筑垃圾从开口11处倾倒至箱体内,倾倒完毕后,控制驱动装置带动盖板22将开口11闭合。如图1、5所示,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开口11,所述活动盖板2包括开合轨道21、盖板22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合轨道21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两端设有限位板用于限制盖板22的活动范围,所述开合轨道21的中部位于开口11两侧,所述盖板22通过滚轮23设在开合轨道21上,所述滚轮23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活动盖板2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在地面上,所述连接组件4间隔设置在箱体1底部。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包括骨架12和箱体板13,所述箱体板13通过螺栓连接在骨架12内侧,所述骨架12包括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架杆,所述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架杆交错设置形成骨架12。采用钢制骨架及钢板配合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箱体1的结构强度,在转运过程中与转运装置磕碰时保证结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锚板41和锚固螺栓42,所述竖向骨架杆设在锚板41上,所述锚板41通过锚固螺栓42固定在地面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4和竖向骨架杆一一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竖向骨架杆为H型钢,共设置6根,分别设在箱体1左右两侧,所述横向骨架杆为C型钢,共设置16根,所述横向骨架杆通过螺栓与竖向骨架杆连接。优选的,所述竖向骨架杆设在箱体1左右两侧,每侧设置三根,分别设在左中右的位置,所述横向骨架杆在箱体左右两侧各设置6根,分别位于上中下的位置,在前后两侧各设置2根,分别设在顶部和底部。优选的,所述箱体板13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三块,分别位于左右及后侧,所述开口11设在顶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活动盖板2的外形大于开口11尺寸。优选的,所述箱门3为向外打开的对开门。向外打开的箱门3,使得垃圾站的开合更为便捷,并且可以利用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建筑垃圾的统一清理,加快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箱体1的骨架12上设有吊环。设置吊环用于周转时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箱体1顶部为坡面,所述开口11设在箱体1顶部的最高点。设置坡面避免雨水堆积,将开口11设在最高点能够有效避免雨水进入箱体内。本技术在整体转移时,先将连接组件4的锚固螺栓42逐个拆除,待整个垃圾站与地面脱离连接后,使用吊装工具将垃圾站整体吊装至运输工具上,然后运输至要求位置,使用锚固螺栓42将垃圾站固定在新的位置,继续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设在地面上,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活动盖板(2)和箱门(3),所述活动盖板(2)活动连接在箱体(1)顶部,所述箱门(3)设在箱体(1)前侧;/n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开口(11),所述活动盖板(2)包括开合轨道(21)、盖板(22)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合轨道(21)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两端设有限位板,其中部位于开口(11)两侧,所述盖板(22)通过滚轮(23)设在开合轨道(21)上,所述滚轮(23)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活动盖板(2)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设在地面上,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活动盖板(2)和箱门(3),所述活动盖板(2)活动连接在箱体(1)顶部,所述箱门(3)设在箱体(1)前侧;
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开口(11),所述活动盖板(2)包括开合轨道(21)、盖板(22)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合轨道(21)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两端设有限位板,其中部位于开口(11)两侧,所述盖板(22)通过滚轮(23)设在开合轨道(21)上,所述滚轮(23)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活动盖板(2)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在地面上,所述连接组件(4)间隔设置在箱体(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的周转式建筑垃圾站,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包括骨架(12)和箱体板(13),所述箱体板(13)通过螺栓连接在骨架(12)内侧,所述骨架(12)包括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架杆,所述竖向骨架杆和横向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刚王得如李海旭张晨赵超卫强伟周建军耿振恒蔡振浩王雪连耿晓桐王静铮闫敏杰杜继强梅春林王占合孙水智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