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844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包括:塔体、干冷单元及湿冷单元;塔体的内部设有干式冷却区域及湿式冷却区域的空腔壳体;塔体的外部设有通风口及排气口;干冷单元位于干式冷却区域,干冷单元设有一次热水进口及一次冷水出口,一次热水进口外接热水管路;湿冷单元位于湿式冷却区域,湿冷单元设有二次热水进口及二次冷水出口;二次热水进口与一次冷水出口连通,二次冷水出口外接冷水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干冷单元与湿冷单元的配合,为待冷却水进行多次降温,待冷却水通过热交换传递给冷却水的热量大幅减小,大幅减少水蒸气的产生,从而有效防止白雾的生成。另外,湿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损耗降低,显著降低了补充冷却水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预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冷却介质,从而实现对循环水进行冷却的目的。热交换包括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在现有技术中,普通闭式冷却塔的冷却介质是靠风机与喷淋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过程,从而达到冷却效果。当待冷却介质温度过高时,喷淋水喷洒在盘管表面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被风机排到外部空气中形成白雾,这样会导致喷淋水损耗较大,补充喷淋水的频率较高;另外,形成大量的白雾会导致雾气加重,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并且大量的白雾易造成周边居民的误解,影响客户企业形象。因此,本
需要一种配置简单、冷却效率提升且能有效减少白雾的生成的冷却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置简单、在大幅提升冷却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白雾的生成的冷却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包括:塔体、干冷单元及湿冷单元;所述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干冷单元及湿冷单元;/n所述塔体为内部设有干式冷却区域及湿式冷却区域的空腔壳体;所述塔体设有通风口及排气口;/n所述干冷单元位于所述干式冷却区域,所述干冷单元设有一次热水进口及一次冷水出口,所述一次热水进口外接热水管路;/n所述湿冷单元位于所述湿式冷却区域,所述湿冷单元设有二次热水进口及二次冷水出口;所述二次热水进口与所述一次冷水出口连通,所述二次冷水出口外接冷水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干冷单元及湿冷单元;
所述塔体为内部设有干式冷却区域及湿式冷却区域的空腔壳体;所述塔体设有通风口及排气口;
所述干冷单元位于所述干式冷却区域,所述干冷单元设有一次热水进口及一次冷水出口,所述一次热水进口外接热水管路;
所述湿冷单元位于所述湿式冷却区域,所述湿冷单元设有二次热水进口及二次冷水出口;所述二次热水进口与所述一次冷水出口连通,所述二次冷水出口外接冷水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在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干式冷却区域靠近所述排气口,所述湿式冷却区域设在所述干式冷却区域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单元包括翅片冷却器及风机;所述翅片冷却器的进水端为所述一次热水进口,所述翅片冷却器的出水端为所述一次冷水出口;所述风机设在排气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单元包括冷却管、喷头、喷淋管路组件、液体泵送单元及喷淋槽,所述喷淋管路组件连通所述喷淋槽、液体泵送单元及喷头,构造为开式冷却回路;所述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进水端为所述二次热水进口,所述冷却管的出水端为所述二次冷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混合流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单元还包括抽风机,所述塔体还设有进风口,所述抽风机的出风端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王磊李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三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