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7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铰链技术领域,具体为薄型化铰链,包括转动部与扭力提供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基座、两个活动件与两个带动件,所述基座内开设有允许活动件进行弧形轨迹位移的轨道,且活动件的一端设在轨道中在进行弧形轨迹位移过程中产生开阖动作,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与带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扭力提供部包括支架、平行安装在支架上的转轴一与转轴二、位于转轴一与转轴二之间的惰齿轮,所述支架与基座组接,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外壁均设有与惰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转轴的该齿轮与惰齿轮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可以在不改变整体构件的设计架构下,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齿轮结构之间的啮合即可提供转动时所需的扭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化铰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铰链
,具体为薄型化铰链。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趋势的演进,像是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掌上型电子装置的屏幕持续地朝向高分辨率及大尺寸的方向改良,使消费者不论是在影片欣赏或手游娱乐上皆可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与操控性,不过庞大的机身也衍生携带不便的困扰。因此,可挠式屏幕渐渐受到手机厂商的重视,从家庭电视、计算机屏幕领域转往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领域应用,研发出折迭式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达到大尺寸屏幕且携带方便的功效。此类智能型产品除了讲求可挠式屏幕需要具备高分辨率及能承受反复折迭、展开的材料特性,承载可挠式屏幕的机身及连接前述机身的铰链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用于可挠式屏幕的铰链,为了提升屏幕折迭时的扭力,主要会在铰链结构中设置产生扭力的组构件,例如在铰链的转轴上设置扭力组件来提供屏幕折迭时所需的扭力,然而,若在铰链上设置了产生扭力的组构件,则铰链整体的设计难度与组装复杂程度将会大大的提高,因此,如何打造出适用于可挠式屏幕折迭且整体构件组装及设计简洁的铰链即为相关业界拟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薄型化铰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铰链的结构必须设置产生扭力的组构件,否则该铰链作动时即无法产生扭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薄型化铰链,包括转动部与扭力提供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基座、两个活动件与两个带动件,所述基座内开设有允许活动件进行弧形轨迹位移的轨道,且活动件的一端设在轨道中在进行弧形轨迹位移过程中产生开阖动作,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与带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扭力提供部包括支架、平行安装在支架上的转轴一与转轴二、位于转轴一与转轴二之间的惰齿轮,所述支架与基座组接,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外壁均设有与惰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且齿轮与惰齿轮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所述惰齿轮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孔内插设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孔中,所述转轴一、转轴二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两个带动件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板和与第一板垂直并承放惰齿轮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内开设有能够容纳转轴一、转轴二的轴安装孔,且转轴一与转轴二均插设在轴安装孔中。优选的,所述转轴一、转轴二的另一端均穿过轴安装孔向外延伸,且延伸端的外壁套设有辅助板。优选的,所述转轴一、转轴二的延伸端外壁还设有扭力簧片组,所述转轴一、转轴二的延伸端端部外壁螺接有固定帽,且扭力簧片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帽、辅助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第一组接块,且基座与支架想接近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组接块相适配组接的第二组接块。优选的,所述轨道内壁上设有弧形肋,所述活动件位于轨道内的一端上开设有能够容纳弧形肋的弧形槽。优选的,所述轨道设有开口端,且开口端位于基座的侧边。优选的,所述带动件上设有滑轨部,且连接件的一端滑接在滑轨部中并可相对于滑轨部进行往复滑移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转轴的该齿轮与惰齿轮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可以在不改变整体构件的设计架构下,使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结构之间的啮合即可提供转动时所需的扭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构件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示意图。图中:101转动部、102基座、103活动件、104轨道、105带动件、106扭力提供部、107支架、108转轴一、109转轴二、110惰齿轮、111连接件、112齿轮、113扭力簧片组、114辅助板、115定位孔、116第一板、117第二板、118轴安装孔、119固定件、120固定孔、121第一组接块、122第二组接块、123弧形肋、124弧形槽、125开口端、126滑轨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薄型化铰链,包括转动部101与扭力提供部106,所述转动部101包括基座102、两个活动件103与两个带动件105,所述基座102内开设有允许活动件103进行弧形轨迹位移的轨道104,且活动件103的一端设在轨道104中在进行弧形轨迹位移过程中产生开阖动作,所述活动件103的另一端与带动件105的一端连接,所述扭力提供部106包括支架107、平行安装在支架107上的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位于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之间的惰齿轮110,扭力提供部106可在该转动部101作动时产生扭力,藉由提供所生扭力得使该转动部101的作动更顺畅,所述支架107与基座102组接,所述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外壁均设有与惰齿轮110相啮合的齿轮112,且齿轮112与惰齿轮110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所述惰齿轮110内开设有定位孔115,所述支架107上开设有固定孔120,所述定位孔115内插设有固定件119,且固定件119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孔120中,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11分别与两个带动件105连接,当带动件105作动时,即可通过活动件103及连接件111连动该转动部101及扭力提供部106同时作动,转轴一108、转轴二109以齿轮112与该惰齿轮110啮合转动时,扭力提供部106即可藉由斜齿轮产生扭力,以提供转动部101实施时所需扭,综上所述可知,本新型无需改变原本铰链结构的设计。所述支架107包括第一板116和与第一板116垂直并承放惰齿轮的第二板117,所述第一板116内开设有能够容纳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轴安装孔118,且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均插设在轴安装孔118中。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另一端均穿过轴安装孔118向外延伸,且延伸端的外壁套设有辅助板114,辅助板114为了增加转轴一108、转轴二109工作时的稳定性。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延伸端外壁还设有扭力簧片组113,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延伸端端部外壁螺接有固定帽,且扭力簧片组11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帽、辅助板114连接,扭力簧片组113用于提供薄型化铰链更佳的扭力产生。所述第二板117上设有第一组接块121,且基座102与支架107想接近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组接块121相适配组接的第二组接块122。所述轨道104内壁上设有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薄型化铰链,包括转动部(101)与扭力提供部(106),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01)包括基座(102)、两个活动件(103)与两个带动件(105),所述基座(102)内开设有允许活动件(103)进行弧形轨迹位移的轨道(104),且活动件(103)的一端设在轨道(104)中在进行弧形轨迹位移过程中产生开阖动作,所述活动件(103)的另一端与带动件(105)的一端连接,所述扭力提供部(106)包括支架(107)、平行安装在支架(107)上的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位于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之间的惰齿轮(110),所述支架(107)与基座(102)组接,所述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外壁均设有与惰齿轮(110)相啮合的齿轮(112),且齿轮(112)与惰齿轮(110)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所述惰齿轮(110)内开设有定位孔(115),所述支架(107)上开设有固定孔(120),所述定位孔(115)内插设有固定件(119),且固定件(119)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孔(120)中,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11)分别与两个带动件(10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型化铰链,包括转动部(101)与扭力提供部(106),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01)包括基座(102)、两个活动件(103)与两个带动件(105),所述基座(102)内开设有允许活动件(103)进行弧形轨迹位移的轨道(104),且活动件(103)的一端设在轨道(104)中在进行弧形轨迹位移过程中产生开阖动作,所述活动件(103)的另一端与带动件(105)的一端连接,所述扭力提供部(106)包括支架(107)、平行安装在支架(107)上的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位于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之间的惰齿轮(110),所述支架(107)与基座(102)组接,所述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外壁均设有与惰齿轮(110)相啮合的齿轮(112),且齿轮(112)与惰齿轮(110)为交错轴斜齿轮结构,所述惰齿轮(110)内开设有定位孔(115),所述支架(107)上开设有固定孔(120),所述定位孔(115)内插设有固定件(119),且固定件(119)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孔(120)中,所述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11)分别与两个带动件(10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7)包括第一板(116)和与第一板(116)垂直并承放惰齿轮的第二板(117),所述第一板(116)内开设有能够容纳转轴一(108)、转轴二(109)的轴安装孔(118),且转轴一(108)与转轴二(109)均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永璋赖南海张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