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缝防水结构、防水墙体及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435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防水墙体及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涉及过水结构建设技术领域,其中,在浇筑墙体时在墙体迎水面上预留有预留槽,主止水带固定设置于预留槽的底部,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浇筑于主止水带上且未凸出于墙体的迎水面,因此,当由此过水墙体构建的过水结构中有水流通过时,水流不会直接冲击结构缝防水结构,且防水耐腐蚀砂浆层具备防腐蚀性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延长防水墙体中结构缝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且防水墙体的防水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缝防水结构、防水墙体及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水结构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防水墙体及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涵洞、渡槽、综合管廊等地下或过水结构的建设中,因地基土质的变化、基础埋深不同或地基压力有较大变化等,为保证结构物的安全,一般沿结构长度方向每隔4~6m设一道结构缝。目前对于结构缝的防水处理,通常在结构缝两侧墙体中间预埋橡胶止水带,缝内填乙烯泡沫板等弹性材料,迎水面贴防水卷材或涂防水涂料。因迎水面的防水材料长期裸露在潮湿的环境中,耐久性差,容易受腐蚀老化失效,使结构缝出现渗水、漏水,影响结构的使用,并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防水墙体及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延长防水墙体中结构缝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包括:主止水带和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所述主止水带用于固定设置于墙体迎水面上的结构缝两侧的预留槽的底部,所述主止水带与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止水带和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所述主止水带用于固定设置于墙体迎水面上的结构缝两侧的预留槽的底部,所述主止水带与墙体迎水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浇筑于主止水带上且未凸出于所述墙体的迎水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止水带和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所述主止水带用于固定设置于墙体迎水面上的结构缝两侧的预留槽的底部,所述主止水带与墙体迎水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有间距,所述防水耐腐蚀砂浆层浇筑于主止水带上且未凸出于所述墙体的迎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止水带,所述副止水带为金属片,所述副止水带用于埋置于结构缝两侧的墙体内,所述副止水带位于所述结构缝处的部分朝墙体的背水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耐腐蚀砂浆层与墙体迎水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止水带与墙体的背水面之间的所述结构缝内填置有填缝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耐腐蚀砂浆层为沥青砂浆层;所述主止水带为钢板腻子橡胶止水带,所述主止水带和所述副止水带之间的结构缝内填置有嵌缝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锚栓,所述锚栓用于沿墙体的迎水面至背水面的方向埋置于墙体内,所述锚栓的一端位于墙体内,另一端从墙体中伸出并穿过所述主止水带,所述锚栓穿过所述主止水带的一端旋紧有一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所述主止水带压紧于预留槽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止水带通过连接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栋木夏少华许思婷刘铭洋孙继刚代亮林心田崔佳杰王伟臣凌雄进孙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