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锚杆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
技术介绍
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表面上看是限制了岩土体脱离原体,宏观上看是增加了岩土体的粘聚性,从力学观点上是主要是提高了围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其实质上锚杆位于岩土体内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中的锚杆是解决围岩体的抗拉能力低的关键,从而使得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大大加强。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但现有的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固定效果不好且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包括:锚头;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锚头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锚头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杆的远离所述锚头的一端上连接有挡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锚头(1);/n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锚头(1)上的转动杆(2),所述转动杆(2)与所述锚头(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杆(2)的远离所述锚头(1)的一端上连接有挡板(21);/n与所述锚头(1)相连且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外圈的内筒体(3);/n与所述锚头(1)相连且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筒体(3)外圈的外筒体(4),且所述外筒体(4)的外直径与所述锚头(1)的最大直径相同,所述外筒体(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灌浆孔(41);/n多个卡柱(5),所述卡柱(5)能够沿径向依次穿过所述内筒体(3)和外筒体(4)向外伸出,位于所述内筒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头(1);
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锚头(1)上的转动杆(2),所述转动杆(2)与所述锚头(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杆(2)的远离所述锚头(1)的一端上连接有挡板(21);
与所述锚头(1)相连且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外圈的内筒体(3);
与所述锚头(1)相连且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筒体(3)外圈的外筒体(4),且所述外筒体(4)的外直径与所述锚头(1)的最大直径相同,所述外筒体(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灌浆孔(41);
多个卡柱(5),所述卡柱(5)能够沿径向依次穿过所述内筒体(3)和外筒体(4)向外伸出,位于所述内筒体(3)侧壁上的用于所述卡柱(5)穿过的通孔内设有弹性限位机构(6),所述弹性限位机构(6)作用在所述卡柱(5)的外周面上,其中,所述卡柱(5)的横截面呈平椭圆形;
多个驱动机构(7),多个所述驱动机构(7)与多个卡柱(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均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杆(2)上的主凸轮(71)和弧形架(73),所述主凸轮(71)和弧形架(73)沿轴向分布,所述转动杆(2)正向旋转时,多个所述主凸轮(71)能够分别抵持在对应的所述卡柱(5)的内端面上驱动对应的所述卡柱(5)外伸,所述转动杆(2)反向旋转时,多个所述弧形架(73)通过钩拉位于对应所述卡柱(5)外周面上的连接凸柱(52)驱动对应所述卡柱(5)内缩;
与所述内筒体(3)的内螺纹连接的旋转端盖(10),所述旋转端盖(10)的内端面抵压在所述挡板(21)的外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坑边坡植入用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5)的卡柱体(51)内设有两个沿径向滑动且相背的卡齿(53)和沿所述卡柱体(51)轴向滑动的驱动杆(54),两个卡齿(53)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一(55),位于所述驱动杆(54)内端的锥筒面与两个所述卡齿(53)的内楔面接触连接,所述卡柱体(51)的内端上设有一径向缺口(512),位于对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