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李祥专利>正文

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39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包括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所述伸缩内桶安装于固定外桶的内腔,所述伸缩内桶包括充气结构、伸缩气囊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伸缩气囊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固定外桶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合盖板的指示灯进行导向,充气动作快,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智能交通控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
技术介绍
充分利用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相反),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潮汐车道的方式进行了交通组织(即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从而提高道路利用率不约而同的成为各地的首选。为实现潮汐车道的实施与变换,传统解决方法有:1.采用拉链车和专用隔离带的方式实现潮汐车道的变换。这种方法是目前的传统方法,但缺点是需采购专门的拉链车和专用隔离带,成本高;拉链车作业速度可达5km/h-10km/h,变换车道速度慢;由于对于对向车道而言拉链车是逆行,其作业时仍需交警到场指挥。2.采用新型自走式护栏(马路机器人)实现潮汐车道的变换。这种方法是上一种的升级版,但缺点是技术仍不成熟;与上一种同样成本高、需交警到场指挥。3.采用红绿灯控制潮汐车道的变换。但缺点是需要将现有红绿灯系统接入潮汐车道控制系统,需要将其线路经过的路段开挖路面重新埋线,且安装、调试时间长,而且指示信号复杂,导致很多司机不了解信号情况从而加剧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及切换动作慢,提供了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包括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所述伸缩内桶安装于固定外桶的内腔,所述伸缩内桶包括充气结构、伸缩气囊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伸缩气囊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固定外桶相匹配。更优的选择,所述充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管、底室、设备室、过滤室和缓冲室,所述导管安装于伸缩气囊,所述缓冲室和设备室均与伸缩气囊连接,所述设备室与盖板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设备室包括电磁三通阀和充气机,所述设备室设有出气口,所述电磁三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充气机的进气端与设备室连通,所述第一端与充气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缓冲室连通,所述第三端与出气口连通,所述盖板与充气机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过滤室包括过滤器和第七电磁阀,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七电磁阀与底室连通,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一通孔与设备室连通。更优的选择,所述伸缩气囊包括外层气囊、中层气囊和内层气囊,所述外层气囊与中层气囊套接,所述中层气囊与内层气囊套接,所述外层气囊、中层气囊和内层气囊均与充气结构的设备室连接,所述内层气囊与盖板连接。更优的选择,还包括气动锁,所述气动锁包括锁针和锁扣,所述锁针与固定外桶连接,所述锁针与伸缩气囊连接,所述锁扣与盖板连接,所述锁针与锁扣相匹配。更优的选择,所述锁针包括第一气管、导向针和顶杆,所述导向针通过顶杆与固定外桶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针通过第一气管与伸缩气囊的外层气囊连接,所述导向针与锁扣相匹配。更优的选择,所述锁扣包括反扣圆筒、弹簧、钢球、磁环和非金属导向圈,所述反扣圆筒安装于盖板,所述反扣圆筒设有环形凹槽和锁孔,所述磁环安装于环形凹槽,所述弹簧、非金属导向圈和钢球依次安装于反扣圆筒的内腔,所述钢球、锁孔和非金属导向圈均与锁针相匹配。更优的选择,所述固定外桶包括外桶本体和多个抓地插板,多个所述抓地插板与外桶本体的外壁铰接,所述伸缩内桶安装于外桶本体的内腔,所述外桶本体与盖板相匹配。更优的选择,所述盖板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和信号灯,所述太阳能板和信号灯均安装于外壳,所述外壳与伸缩气囊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信号灯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外壳与固定外桶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配合盖板的指示灯进行导向,潮汐车道切换动作快,效果好,制作成本低。2、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管、底室、过滤室、设备室和缓冲室,配合电磁阀进行预充气与预放气工艺,可实现气囊充放气的快速高效。3、本专利技术通过锁针和锁扣,可实现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的锁功能,有效防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的钻头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作业前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打安装孔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压入固定外桶前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施工车压入固定外桶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伸缩内桶伸出外层气囊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伸缩内桶伸出中层气囊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伸缩内桶伸出内层气囊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气动锁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锁针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固定外桶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固定外桶的抓地刺板在安装孔内收起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固定外桶的抓地刺板在安装孔内张开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充气机构剖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的充气机构(没有充气机)剖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1、施工车;101、钻头;1011、气管固定部;1012、吹气管;1013、吸尘管;1014、吹尘部;1015、吹气孔;1016、削切部;1017、削切孔;1018、分流孔;1019、连接部;102、喷气室;103、固定板;104、进气管;105、排气管;106、钻孔电机;107、收集室;108、钻孔平台;109、升降电机;110、螺杆;111、导柱;112、滚轮;113、编码器;114、安装板;115、底座;2、伸缩内桶;201、第一电磁阀;202、第二电磁阀;203、第三电磁阀;204、缓冲室;205、电磁三通阀;206、导管;207、充气机;208、过滤室;209、底室;210、第四电磁阀;211、第五电磁阀;212、第六电磁阀;213、外层气囊;214、中层气囊;215、内层气囊;216、设备室;217、圆柱通道;218、第一通孔;219、盖板;220、进气口;221、出气口;222、过滤器;3、固定外桶;301、抓地刺板;302、桶沿;303、外桶本体;4、气动锁;401、锁针;402、导向针;403、顶杆;404、第一气管;405、第一球形凹槽;406、第二通孔;407、锁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所述伸缩内桶安装于固定外桶的内腔,所述伸缩内桶包括充气结构、伸缩气囊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伸缩气囊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固定外桶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桶和伸缩内桶,所述伸缩内桶安装于固定外桶的内腔,所述伸缩内桶包括充气结构、伸缩气囊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伸缩气囊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充气结构连接,所述盖板与固定外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管、底室、设备室、过滤室和缓冲室,所述导管安装于伸缩气囊,所述缓冲室和设备室均与伸缩气囊连接,所述设备室与盖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室包括电磁三通阀和充气机,所述设备室设有出气口,所述电磁三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充气机的进气端与设备室连通,所述第一端与充气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缓冲室连通,所述第三端与出气口连通,所述盖板与充气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包括过滤器和第七电磁阀,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七电磁阀与底室连通,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一通孔与设备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智能潮汐车道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囊包括外层气囊、中层气囊和内层气囊,所述外层气囊与中层气囊套接,所述中层气囊与内层气囊套接,所述外层气囊、中层气囊和内层气囊均与充气结构的设备室连接,所述内层气囊与盖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李祥
申请(专利权)人:戴李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