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375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包括现浇箱梁、混凝土板和工字型钢梁,工字型钢梁沿桥面板的垂直方向设置,混凝土板浇筑在现浇箱梁的上表面,同时工字型钢梁、现浇箱梁和现浇箱梁上表面的混凝土板形成组合梁桥面。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通过设置抗剪钉、横向抗剪板、隔板、纵向抗剪板和横向加强筋,便于提高组合梁在出现裂缝时的抗剪能力,能够大幅度增加混凝土板的抗压力度和工字型钢梁的抗曲力度,纵向抗剪板、横向抗剪板和横向加强筋在安装完成后,通过混凝土现浇的形式紧密连接,使混凝土板和工字型钢梁通过抗剪连接构件更好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受力、共同变形,抗剪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梁
,尤其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容易受到反复荷载、温度变形以及徐变等作用力应力的直接影响,桥面板的连续区段存在开裂的问题,降低了连续区段对主梁的约束作用,容易出现连续区段两侧掀起的问题,从而使桥梁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普遍降低,现有的组合梁大多采用多个抗剪栓钉用来抵抗桥面板开裂引发的掀起问题,抗剪栓钉在长时间使用后,受到反复承压与摩擦,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坏,进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桥梁承载的抗剪连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包括现浇箱梁、混凝土板和工字型钢梁,工字型钢梁沿桥面板的垂直方向设置,混凝土板浇筑在现浇箱梁的上表面,同时工字型钢梁、现浇箱梁和现浇箱梁上表面的混凝土板形成组合梁桥面,所述工字型钢梁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抗剪钉,抗剪钉的顶端安装有横向抗剪板,现浇箱梁的内壁安装有隔板,隔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纵向抗剪板,横向抗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纵向抗剪板贯穿条形孔并延伸至横向抗剪板的下表面,纵向抗剪板和现浇箱梁的侧面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内壁插接有横向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现浇箱梁的下表面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的内壁安装有加固板。优选地,所述梯形槽的侧内壁和内顶壁分别通过短桁架和长桁架与加固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单个所述短桁架和长桁架与加固板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结构,且短桁架和长桁架的材质均为钢。优选地,两个所述工字型钢梁的相对面与加固板的下表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之间相互铰接。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浇筑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通过设置抗剪钉、横向抗剪板、隔板、纵向抗剪板和横向加强筋,便于提高组合梁在出现裂缝时的抗剪能力,通过纵向抗剪板、横向抗剪板和横向加强筋的相互传动,能够大幅度增加混凝土板的抗压力度和工字型钢梁的抗曲力度,且现浇箱梁不易在工字型钢梁上滑动,加强了钢梁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且纵向抗剪板、横向抗剪板和横向加强筋在安装完成后,通过混凝土现浇的形式紧密连接,使混凝土板和工字型钢梁通过抗剪连接构件更好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受力、共同变形,抗剪能力强。2、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通过设置加固板、短桁架、长桁架和支撑架,便于从根本上降低混凝土板断裂引发两侧掀起的可能性,由于短桁架和长桁架与加固板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现浇箱梁对混凝土板的支撑性能,进而增加了混凝土板的抗压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纵向抗剪板与横向抗剪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现浇箱梁、2混凝土板、3工字型钢梁、4抗剪钉、5横向抗剪板、6隔板、7纵向抗剪板、8横向加强筋、9加固板、10短桁架、11长桁架、12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包括现浇箱梁1、混凝土板2和工字型钢梁3,工字型钢梁3沿桥面板的垂直方向设置,混凝土板2浇筑在现浇箱梁1的上表面,同时工字型钢梁3、现浇箱梁1和现浇箱梁1上表面的混凝土板2形成组合梁桥面。工字型钢梁3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抗剪钉4,抗剪钉4的顶端安装有横向抗剪板5,现浇箱梁1的内壁安装有隔板6,隔板6的下表面安装有纵向抗剪板7。横向抗剪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纵向抗剪板7贯穿条形孔并延伸至横向抗剪板5的下表面,纵向抗剪板7和现浇箱梁1的侧面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内壁插接有横向加强筋8。混凝土板2是由抗压强度180MPa,抗拉开裂强度为8MPa的混凝土与钢筋浇筑而成,隔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浇筑孔。本实施例中,由于现浇箱梁1的内壁设置有隔板6和纵向抗剪板7,与工字型钢梁3上的抗剪钉4和横向抗剪板5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相互卡接传动的功能,在实际发生断裂时,混凝土板2向上抬起现浇箱梁1,并将纵向抗剪板7向上抬动,此时纵向抗剪板7受到横向加强筋8和横向抗剪板5的阻挡,同时横向抗剪板5产生向下的拉力,纵向抗剪板7难以向上移动,进而避免混凝土板2因受到强剪力直接被掀起的问题出现,提高了该组合梁整体的抗剪性能,安全性较高。实施例2参照图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现浇箱梁1的下表面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的内壁安装有加固板9,梯形槽的侧内壁和内顶壁分别通过短桁架10和长桁架11与加固板9固定连接。单个短桁架10和长桁架11与加固板9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结构,且短桁架10和长桁架11的材质均为钢。两个工字型钢梁3的相对面与加固板9的下表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12,且两个支撑架12之间相互铰接。本实施例中,由于短桁架10、长桁架11和加固板9之间,两个支撑架12与工字型钢梁3之间形成多个三角形稳定空间,能够提升混凝土板2在承受较大压力时的防断裂性能,从根本上避免了混凝土板2断裂进而引起两侧掀起的问题出现,提高了该组合梁整体的抗压性能,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实用。工作原理:当该组合梁桥面板的抗剪连接构件使用时,首先使纵向抗剪板7垂直插入横向抗剪板5的条形孔中,在现浇箱梁1稳定后,将横向加强筋8插入纵向抗剪板7侧面的圆孔中,对现浇箱梁1进行浇筑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通过隔板6上的浇筑孔,进入隔板6与现浇箱梁1的内底壁之间,将纵向抗剪板7、横向抗剪板5和横向加强筋8浇筑成整体,使两个抗剪板与横向加强筋8无法实现大幅度的移动位移,进而提高了现浇箱梁1与工字型钢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实现整个组合梁的建造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包括现浇箱梁(1)、混凝土板(2)和工字型钢梁(3),工字型钢梁(3)沿桥面板的垂直方向设置,混凝土板(2)浇筑在现浇箱梁(1)的上表面,同时工字型钢梁(3)、现浇箱梁(1)和现浇箱梁(1)上表面的混凝土板(2)形成组合梁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梁(3)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抗剪钉(4),抗剪钉(4)的顶端安装有横向抗剪板(5),现浇箱梁(1)的内壁安装有隔板(6),隔板(6)的下表面安装有纵向抗剪板(7),横向抗剪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纵向抗剪板(7)贯穿条形孔并延伸至横向抗剪板(5)的下表面,纵向抗剪板(7)和现浇箱梁(1)的侧面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内壁插接有横向加强筋(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包括现浇箱梁(1)、混凝土板(2)和工字型钢梁(3),工字型钢梁(3)沿桥面板的垂直方向设置,混凝土板(2)浇筑在现浇箱梁(1)的上表面,同时工字型钢梁(3)、现浇箱梁(1)和现浇箱梁(1)上表面的混凝土板(2)形成组合梁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梁(3)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抗剪钉(4),抗剪钉(4)的顶端安装有横向抗剪板(5),现浇箱梁(1)的内壁安装有隔板(6),隔板(6)的下表面安装有纵向抗剪板(7),横向抗剪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纵向抗剪板(7)贯穿条形孔并延伸至横向抗剪板(5)的下表面,纵向抗剪板(7)和现浇箱梁(1)的侧面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内壁插接有横向加强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箱梁(1)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建清荀敬川赵宇城曹文龙荣学亮杨彦军任凯博杨辉邱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