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18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发酵技术领域,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试管培养;S2:摇瓶培养;S3:种子罐培养:将培养液一、培养液二、培养液三分别在培养基一、培养基二、培养基三中接种量为0.5%‑1%、28‑32℃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通气培养48h,满足合适条件时即转接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S4:菌载体制备;S5:菌载体干燥:将菌剂载体通过无菌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120目的有机肥发酵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有机肥发酵菌在多步骤、分类培养的方式,分类培养的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各类菌种的菌数增长指数,各菌类活性大大提高,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发酵菌剂在制备有机肥时,达到固氮、解磷、解钾、活化分解有机物,杀死大肠杆菌和蛔虫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发酵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有机肥发酵剂能够分解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并将细菌、真菌等复合而成,北京惠民达科技发展中心生产研发的有机肥发酵剂有效活菌数含量高,降解能力强,同时能够达到升温、除臭、消除病虫害、杂草种子和提高养分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申请公布号为CN11266259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提供了一种可以加快有机废弃物的发酵腐熟速度,减少翻堆次数,缩短发酵腐熟的时间,但该专利技术中的微生物的发酵方式并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菌剂,该方式制备的有机菌剂微生物活性低,导致后续有机肥的活化速率以及各理化性质够较差,菌种的活性降低、菌数增加缓慢或个别菌种无法存活,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肥发酵菌在多步骤、分类培养的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各类菌种的菌数增长指数,各菌类活性大大提高,用本专利技术发酵菌剂在制备有机肥时,达到固氮、解磷、解钾、活化分解有机物,杀死大肠杆菌和蛔虫卵。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试管培养:取皮马铃薯切小块煮沸后过滤取滤汁,加入葡萄糖后在110-120℃灭菌30分钟得到备用液一;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混合溶解后调pH,温度120-125℃灭菌3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二;取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柠檬酸氢二铵、葡萄糖、吐温、添加剂,加水溶解后,调pH值,分装实验室厌氧瓶,温度120-125℃灭菌2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三;S2:摇瓶培养:将菌种一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一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一;将菌种二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二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二;将菌种三由厌氧管菌种接入备用液三中,置于40℃恒温箱内培养36-48小时得到培养液三;S3:种子罐培养:将培养液一、培养液二、培养液三分别在培养基一、培养基二、培养基三中接种量为0.5%-1%、28-32℃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通气培养48h,满足合适条件时即转接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S4:菌载体制备:将步骤三中扩增好的各菌种培养液按一定的菌种配比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有机肥发酵菌剂液,再将有机发酵菌剂液与改性麦麸按1:1或2:1的比例进行吸附混合,得到菌载体;S5:菌载体干燥:再将吸附混合后的菌载体在无菌发酵床低温干燥,保持无菌氧气畅通,得到水分小于10%的菌剂载体,再将菌剂载体通过无菌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120目的有机肥发酵菌剂。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的添加剂包括乙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锰中的两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菌种一包括啤酒酵母菌、侧孢芽孢杆菌、米曲霉、黑曲霉、嗜热侧孢霉、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中的多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菌种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多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菌种三为益生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培养基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配制:按100升水中加入糖蜜350克、玉米淀粉500克、豆粕粉600克、磷酸二氢钾5克、硫酸铵2.5克及硫酸镁1.5克的比例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5.2-5.5,温度120℃,灭菌30分钟,降温至30℃,得到培养基一。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培养基二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配制:按100升水中加入玉米淀粉600克、糖蜜100克、磷酸二氢钾5克、硫酸镁1.5克及硫酸锰1.15克的比例混合均匀,调pH值7.2-7.5,温度120℃,灭菌30分钟,降温至30度,得到培养基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培养基三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配制:按100升水中加入糖蜜5公斤、玉米浆5公斤、磷酸二氢钾500克、硫酸镁200克及硫酸锰100克的比例混合均匀,调pH值6.2-6.5,温度120℃,灭菌30分钟,降温至40℃,得到培养就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啤酒酵母菌0.5-1份、侧孢芽孢杆菌1-1.5份、米曲霉0.5份,黑曲霉1-1.5份、嗜热侧孢霉1-1.5份、解淀粉芽孢杆菌0.5份、枯草芽孢杆菌1.5-2份、地衣芽孢杆菌1份,益生菌1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益生菌包括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链球菌、乳球菌中的多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将麦麸基质化利用,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麦麸中的有机质,去除酚类等物质,杀死虫卵和病虫害,麦麸经过发酵之后改善了其理化性质,优化了麦麸营养结构,使其达到了无土栽培基质的要求,还能够被制作为有机肥,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发酵菌能够被广泛应用。2、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肥发酵菌在多步骤、分类培养的方式,由于不同种类的菌种的发酵条件、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方式都有所不同,对不同菌种采用同一培养基以及同一培养方式会使部分菌种的活性降低、菌数增加缓慢或个别菌种无法存活,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分类培养的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各类菌种的菌数增长指数,各菌类活性大大提高,用本专利技术发酵菌剂在制备有机肥时,达到固氮、解磷、解钾、活化分解有机物,杀死大肠杆菌和蛔虫卵。3、本专利技术中的麦麸采用改性麦麸的方式作为吸附载体,原麦麸粒径较大,结构比较紧密,改性后的麦麸孔洞较多,表面粗糙,增加了麦麸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吸附量,不仅能够增加麦麸的利用率,还能够在改性过程中减少麦麸淀粉和碱性蛋白的含量,能够避免过多的微生物用来分解麦麸,能够提高发酵菌剂的可利用率。4、本专利技术中的氮源采用的为有机氮源,如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氮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显著,对发酵液的菌数起到了主导作用,也是微生物细胞物质和含氮代谢产物合成的主要成分,采用有机氮源能够获得更高的生物量并且能够大幅降低氮源成本。5、本专利技术中在备用液三添加了部分添加剂,其中镁离子使许多酶的激活剂,能够促进菌株生长稳定期外酶的形成,钾离子和钠离子能够调节细胞渗透平衡,起到缓冲作用,保证菌体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镁离子使作物合成脂肪酸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因此在养料中添加硫酸锰能够明显表现出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还提高了作物的质量。6、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工艺中添加了多种益生菌,部分益生菌能够调整菌落失调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促进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抑制有害菌生长并转化为有益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起到群体的协同作用,有益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试管培养:取皮马铃薯切小块煮沸后过滤取滤汁,加入葡萄糖后在110-120℃灭菌30分钟得到备用液一;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混合溶解后调pH,温度120-125℃灭菌3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二;取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柠檬酸氢二铵、葡萄糖、吐温、添加剂,加水溶解后,调pH值,分装实验室厌氧瓶,温度120-125℃灭菌2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三;/nS2:摇瓶培养:将菌种一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一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一;将菌种二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二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二;将菌种三由厌氧管菌种接入备用液三中,置于40℃恒温箱内培养36-48小时得到培养液三;/nS3:种子罐培养:将培养液一、培养液二、培养液三分别在培养基一、培养基二、培养基三中接种量为0.5%-1%、28-32℃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通气培养48h,满足合适条件时即转接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nS4:菌载体制备:将步骤三中扩增好的各菌种培养液按一定的菌种配比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有机肥发酵菌剂液,再将有机发酵菌剂液与改性麦麸按1:1或2:1的比例进行吸附混合,得到菌载体;/nS5:菌载体干燥:再将吸附混合后的菌载体在无菌发酵床低温干燥,保持无菌氧气畅通,得到水分小于10%的菌剂载体,再将菌剂载体通过无菌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120目的有机肥发酵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试管培养:取皮马铃薯切小块煮沸后过滤取滤汁,加入葡萄糖后在110-120℃灭菌30分钟得到备用液一;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混合溶解后调pH,温度120-125℃灭菌3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二;取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柠檬酸氢二铵、葡萄糖、吐温、添加剂,加水溶解后,调pH值,分装实验室厌氧瓶,温度120-125℃灭菌20分钟后得到备用液三;
S2:摇瓶培养:将菌种一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一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一;将菌种二由试管斜面菌种分别单独接入备用液二中,置于摇车床上,在温度28-32℃下,培养45-50h得到培养液二;将菌种三由厌氧管菌种接入备用液三中,置于40℃恒温箱内培养36-48小时得到培养液三;
S3:种子罐培养:将培养液一、培养液二、培养液三分别在培养基一、培养基二、培养基三中接种量为0.5%-1%、28-32℃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通气培养48h,满足合适条件时即转接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
S4:菌载体制备:将步骤三中扩增好的各菌种培养液按一定的菌种配比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有机肥发酵菌剂液,再将有机发酵菌剂液与改性麦麸按1:1或2:1的比例进行吸附混合,得到菌载体;
S5:菌载体干燥:再将吸附混合后的菌载体在无菌发酵床低温干燥,保持无菌氧气畅通,得到水分小于10%的菌剂载体,再将菌剂载体通过无菌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120目的有机肥发酵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麦麸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小麦麸皮粉碎后,将处理后的麦麸与加入NaH2PO4-NaOH缓冲溶液进行混合,混合比为1:10,恒温培养箱中预热30min随后加入一定量的a-淀粉酶,在一定温度下恒温水解一段时间后取出,迅速抽滤,并用蒸馏水洗涤三次,滤渣在70℃左右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麦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添加剂包括乙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锰中的两种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朝李春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地天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