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07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及其制作工艺,包括塑料橡胶40‑80份、发泡剂5‑10份、增塑剂5‑10份、交联剂1‑3份、活性剂2‑5份、弹性剂5‑10份和颜料5‑10份,具体步骤为步骤一:配料:按照材料塑料橡胶、发泡剂、增塑剂,交联剂、活性剂、弹性剂和颜料进行一定质量的配料处理;步骤二:混炼处理,将配置好的材料投放密炼机进行混炼;步骤三:造好的粒料需室温静置4小时以上;干燥温度45℃‑55℃;步骤四:进行发泡,得到RP橡塑射出发泡材料,该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所得材料柔软舒适,缓冲、回弹性能优异和耐磨损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RP橡塑射出发泡
,具体为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橡胶大底生产工艺复杂,其流程要经过密炼—开炼—出片—裁片—高温硫化—恒温定型—裁断等工艺流程,制造流程长,制造成本高。市面上射出的橡胶发泡大底橡胶含量少,如添加大量橡胶其原料流动性变差,内置的材料很多,造成物体变硬和变重的情况。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包括:塑料橡胶40-80份、发泡剂5-10份、增塑剂5-10份、交联剂1-3份、活性剂2-5份、弹性剂5-10份和颜料5-10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脂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单独一种或几种材料共混得到,若采用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氯化聚乙烯的含量为5-10份、乙烯醋酸乙烯脂的含量为50-6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含量为10-20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含量40-7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且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的含量为2.5~13.5份、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含量15~30份、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含量12.6~15.8份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含量8.5~30.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交联剂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硬脂酸锌的一种或几种。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配料:按照材料塑料橡胶、发泡剂、增塑剂,交联剂、活性剂、弹性剂和颜料进行一定质量的配料处理;步骤二:混炼处理:将配置好的材料投放密炼机进行混炼,温度升温至120℃-135℃,随后加入发泡剂,混炼5-8分钟,随后依次加入增塑剂,交联剂、活性剂、弹性剂和颜料进行混炼处理,混合密炼至130℃,保持5分钟,混炼温度每上升5℃进行搅拌处理;步骤三:造好的粒料需室温静置4小时以上,干燥温度45℃-55℃;步骤四:然后进行发泡,得到RP橡塑射出发泡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所述混炼温度为120-135℃,时间为5-8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造价成本较低,用到的材料较少,且制做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柔软度和高弹性,并且柔软舒适,缓冲、回弹性能优异和耐磨损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包括塑料橡胶80份、发泡剂5份、增塑剂5份、交联剂1份、活性剂3份、弹性剂10份和颜料5份。其中,塑料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聚乙烯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单独一种或几种材料共混得到,若采用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氯化聚乙烯的含量为5-10份、乙烯醋酸乙烯脂的含量为50-6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含量为10-20份。其中,发泡剂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含量40-75份其中,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且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的含量为2.5~13.5份、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含量15~30份、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含量12.6~15.8份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含量8.5~30.5份。其中,交联剂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硬脂酸锌的一种或几种。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配料:按照材料塑料橡胶、发泡剂、增塑剂,交联剂、活性剂、弹性剂和颜料进行一定质量的配料处理;步骤二:混炼处理:将配置好的材料投放密炼机进行混炼,温度升温至120℃-135℃,随后加入发泡剂,混炼5-8分钟,随后依次加入增塑剂,交联剂、活性剂、弹性剂和颜料进行混炼处理,混合密炼至130℃,保持5分钟,混炼温度每上升5℃进行搅拌处理;步骤三:造好的粒料需室温静置4小时以上,干燥温度45℃-55℃;步骤四:然后进行发泡,得到RP橡塑射出发泡材料。其中,步骤二混炼温度为120-135℃,时间为5-8分钟。工作原理:包括塑料橡胶40-80份、发泡剂5-10份、增塑剂5-10份、交联剂1-3份、活性剂2-5份、弹性剂5-10份和颜料5-10份。其中,塑料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单独一种或几种材料共混得到,若采用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氯化聚乙烯的含量为5-10份、乙烯醋酸乙烯脂的含量为50-6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含量为10-20份。其中,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含量40-75份。其中,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且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的含量为2.5~13.5份、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含量15~30份、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含量12.6~15.8份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含量8.5~30.5份。其中,交联剂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硬脂酸锌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其特征在于,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按重量比,其原料包括:塑料橡胶40-80份、发泡剂5-10份、增塑剂5-10份、交联剂1-3份、活性剂2-5份、弹性剂5-10份和颜料5-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其特征在于,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按重量比,其原料包括:塑料橡胶40-80份、发泡剂5-10份、增塑剂5-10份、交联剂1-3份、活性剂2-5份、弹性剂5-10份和颜料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脂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单独一种或几种材料共混得到,若采用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氯化聚乙烯的含量为5-10份、乙烯醋酸乙烯脂的含量为50-65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含量为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混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为5-10份和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含量40-7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橡塑射出发泡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且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的含量为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文薜明樑刘美滨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