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86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2
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属于微塑料光催化降解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可见光降解微塑料的装置结构复杂且需要额外的供能装置,能耗较大且操作复杂的问题。集水转筒及所述吸附转筒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架上,集水转筒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一击水挡板,吸附转筒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二击水挡板,且每个击水挡板均沿其所在的转筒径向布置,若干所述水筒均布在集水转筒的内部,且每个水筒上朝向吸附转筒的一端均开设有通水孔,水筒中的水通过通水孔流向吸附转筒,通过击打第二击水挡板带动吸附转筒转动,若干催化剂板沿吸附转筒周向布置且每两个第二击水挡板之间布置一个催化剂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属于微塑料光催化降解

技术介绍
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5年全球生产的塑料垃圾已达63亿吨,其中仅21%~26%得到回收分化、焚化。如今,塑料对环境与健康有重大危害已获得共识,但尺寸较小(小于5微米)的微塑料藏身边于无形而潜在危害巨大。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就把微塑料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并列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针对水域中已存在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方法,实验室针对微塑料降解的方法可按原理分为三种:热降解、光降解、生物降解。目前,生物降解法应用于实际时,降解速率低且需要隔离微生物和克隆可降解酶,也就谈不上成本优势了。基于热降解与光降解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法则可处理混合的塑料污染物,且实际降解速率较高,应用潜力更大。但是,现有技术中利用可见光降解微塑料的装置结构复杂且需要额外的供能装置,能耗较大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集水转筒(2)、吸附转筒(3)、若干水筒(4)及若干催化剂板(5),其中所述集水转筒(2)及所述吸附转筒(3)分别通过转轴(6)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集水转筒(2)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一击水挡板(7),吸附转筒(3)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二击水挡板(8),且每个击水挡板均沿其所在的转筒径向布置,若干所述水筒(4)均布在集水转筒(2)的内部,且每个水筒(4)上朝向吸附转筒(3)的一端均开设有通水孔(41),水筒(4)中的水通过通水孔(41)流向吸附转筒(3),通过击打第二击水挡板(8)带动吸附转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集水转筒(2)、吸附转筒(3)、若干水筒(4)及若干催化剂板(5),其中所述集水转筒(2)及所述吸附转筒(3)分别通过转轴(6)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集水转筒(2)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一击水挡板(7),吸附转筒(3)的外部沿其周向固装有若干第二击水挡板(8),且每个击水挡板均沿其所在的转筒径向布置,若干所述水筒(4)均布在集水转筒(2)的内部,且每个水筒(4)上朝向吸附转筒(3)的一端均开设有通水孔(41),水筒(4)中的水通过通水孔(41)流向吸附转筒(3),通过击打第二击水挡板(8)带动吸附转筒(3)转动,若干催化剂板(5)沿吸附转筒(3)周向呈多边形结构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转筒(3)的中心轴线低于集水转筒(2)的中心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水筒(4)分别通过绳索(9)挂装在集水转筒(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域中的筒车式吸附-光催化降解微塑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转筒(2)包括沿转轴(6)轴向同轴布置的两组第一转筒组件,其中每个第一转筒组件均包括若干呈放射性布置的第一支撑肋板(21)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同轴布置的第一内转筒(22)、中转筒(23)及第一外转筒(24),所述第一内转筒(22)转动套装在转轴(6)上,第一内转筒(22)、中转筒(23)及第一外转筒(24)之间通过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春葛雨馨高润喆孙珊珊王怡玮吴美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