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水上救援遥控机器人,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救援,机器人救援具有定位速度快、救援效率高、减少救源人员的损失等一系列优点,通过遥控操作,使得救援人员对救援环境、救援条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救援的成功率。现有的救生遥控机器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救生遥控机器人在使用时,主要通过动力系统推动机器人进行搜索工作,而水中杂物、水草丛生,容易影响到动力浆的正常工作;现有的救生遥控机器人在使用时,只能在靠近落水人员时进行救援,而面对一些复杂的水质环境时,救援机器人的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其实施救援的范围有限;现有的救生遥控机器人在使用时,通常是将落水人员与机器人进行固定后进行带回,或者是定位之后通过人工救援,而落水人员在长时间落水之后其身体、心理都受到较大的伤害,在等待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后端设置有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的后侧面设置有防护网(3),所述船体(1)的顶面后端靠中部与顶面后端靠一侧分别设置有摄像杆(4)以及竖柱(5),所述船体(1)的侧面靠前侧设置有边板(6),所述船体(1)的顶面靠中心设置有中箱(7),所述中箱(7)的水平方向靠中部设置有伸缩柱(8);/n所述竖柱(5)的内部靠顶端设置有气缸一(10),所述气缸一(10)的底面连接有推动板一(11),所述推动板一(11)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靠内侧设置有两个清理夹板(13),所述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后端设置有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的后侧面设置有防护网(3),所述船体(1)的顶面后端靠中部与顶面后端靠一侧分别设置有摄像杆(4)以及竖柱(5),所述船体(1)的侧面靠前侧设置有边板(6),所述船体(1)的顶面靠中心设置有中箱(7),所述中箱(7)的水平方向靠中部设置有伸缩柱(8);
所述竖柱(5)的内部靠顶端设置有气缸一(10),所述气缸一(10)的底面连接有推动板一(11),所述推动板一(11)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靠内侧设置有两个清理夹板(13),所述船体(1)的内部后端靠中心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浆(14),所述中箱(7)的内部一端靠中部设置有转动电机(15),所述转动电机(15)的正下方设置有丝杆(17),所述中箱(7)的内部靠两侧均设置有拉动槽(21);
所述拉动槽(21)的内部靠一端设置有气缸二(22),所述气缸二(22)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板二(23),所述推动板二(23)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24),所述船体(1)的内部后端靠两侧均设置有收放电机(26),所述收放电机(26)的一端设置有收放杆(27),所述边板(6)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槽(28),所述活动槽(28)内部靠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传送布带(29),两个所述传送布带(29)中间等距设置有四个外杆(30),所述外杆(30)的一端连接有物料箱(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浆(14)位于防护框(2)的内部,连接杆(12)呈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连接杆(12)的一端贯穿防护框(2)的一侧侧壁,一个清理夹板(13)的一侧与另一个清理夹板(13)的另一侧分别与防护网(3)的前后两侧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15)的底端设置有转动齿轮(16),丝杆(17)的表面靠中部设置有传动齿轮(18),转动齿轮(16)与传动齿轮(18)相适配,丝杆(17)的表面以传动齿轮(18)为中心点设置有两端方向相反的转动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7)的表面靠两端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9),滚珠轴承(19)的底面设置有夹块(20),所述夹块(20)的底端靠内侧呈弧形设置,且夹块(20)的顶端与滚珠轴承(19)的底面活动连接,两个滚珠轴承(19)之间设置有两个导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上救生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黎明,史庆芳,韦宇,陈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