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46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器,具体是一种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均分别布置在筒体内部,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气液混合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液体入口,上方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均设有筛板,两所述筛板之间夹持固定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外周布置有冷却管多次盘旋缠绕形成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上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出口并固定,下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入口并固定,所述竖直管内部、竖直管与混合吸收室的筒体内壁之间均布置有填料管。其结构简单,吸收及冷却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
本技术涉及吸收器,具体是一种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
技术介绍
吸收器作为一种工业设备,是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现有的次氯酸钠吸收器主要由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和气液分离室组成,构成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为pp材质,内部布置的换热列管为改性石墨材质,这种结构存在一些问题:1.管程通入氯气和液碱,壳程通入冷冻盐水,由于换热列管内外介质不同,造成冷缩程度不同,经过过长时间的使用接触,会出现裂缝,冷冻盐水进入到换热列管内,导致次氯酸钠产品不合格、冷盐水损失,还需要频繁检修更换换热列管。2.筒体与换热列管材质不同,两者冷缩程度不同,导致连接容易发生开裂,吸收器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现有或者换热列管已经损坏的次氯酸钠吸收器进行内部改造,提供一种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其结构简单,吸收及冷却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均分别布置在筒体内部,相邻两所述筒体之间均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气液混合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液体入口,上方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出口,下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均设有筛板,两所述筛板之间夹持固定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外周布置有冷却管多次盘旋缠绕形成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上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出口并固定,下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入口并固定,所述竖直管内部、竖直管与混合吸收室的筒体内壁之间均填充有填料管,所述气液分离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气体出口,下方密封无缝连接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液体出口。上述的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所述气液混合室内布置有通过液体进入管连接的喷淋头,液体进入管穿出液体入口分别与液碱罐、液体出口连接,液体出口处布置有能将出液上升至液体入口高度处的泵。上述的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轴线与竖直管的轴线重合,冷却盘管起始盘旋位置与冷却介质出口相平,冷却盘管末端盘旋位置与冷却介质入口相平。上述的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所述筛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顺序排列的筛孔,筛孔的高度等于筛板的厚度,直径为20mm,相邻两筛孔间的距离不大于40mm。上述的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所述竖直管的直径为200mm,冷却盘管的直径为32mm,填料管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20-5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原有或已经损坏的换热列管拆下并分割成为多个长度在20-50mm的填料管,并采用与混合吸收室的筒体材质相同的竖直管用来固定缠绕的冷却管,填料管填充满间隙空间,完成对混合吸收室结构进行重新布置改造,对已损坏的换热列管进行废物利用,大大节省了成本,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也得到了降低。2.竖直管将冷却盘管的温度传递到内部,填充的填料管也相互接触与冷却盘管的温度相近,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低温度的填料管得到充分接触,减缓了混合后物料的下落速度,促进了气液充分混合和冷却,又不与冷却盘管长时间大面积接触,大大减低了冷却盘管破裂而使冷冻盐水泄漏的可能,不会污染生成的次氯酸钠产品;喷淋头的设置使液碱散布更均匀,混合更加充分,使吸收器的冷却、吸收效果更好。3.液体出口与液体入口连接,使生成的次氯酸钠循环进入吸收器中,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纯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放大图;图3为图1B处放大图;图4为筛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液混合室、2.混合吸收室、3.气液分离室、4.喷淋头、5.上封头、6.气体入口、7.液体入口、8.液体进入管、9.筛板、10.冷却介质出口、11.冷却盘管、12.竖直管、13.填料管、14.冷却介质入口、15.液体出口、16.下封头、17.气体出口、18.筛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该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气液混合室1、混合吸收室2、气液分离室3,所述气液混合室1、混合吸收室2、气液分离室3均分别布置在筒体内部,相邻两所述筒体之间均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其中,所述气液混合室1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液体入口7,上方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有上封头5,所述上封头5的中部布置有气体入口6,所述混合吸收室2的筒体上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出口10,下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入口14,所述混合吸收室2的筒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均设有筛板9,两所述筛板9之间夹持固定有竖直管12,所述竖直管12外周布置有冷却管多次盘旋缠绕形成冷却盘管11,所述冷却盘管11的上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出口10并固定,下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入口14并固定,所述竖直管12内部、竖直管12与混合吸收室2的筒体内壁之间均填充有填料管13,所述气液分离室3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气体出口17,下方密封无缝连接有下封头16,所述下封头16的中部布置有液体出口15。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液混合室1内布置有通过液体进入管8连接的喷淋头4,液体进入管8穿出液体入口7分别与液碱罐、液体出口15连接,液体出口15处布置有能将出液上升至液体入口7高度处的泵(图中未画出)。所述混合吸收室2的筒体轴线与竖直管12的轴线重合,冷却盘管11起始盘旋位置与冷却介质出口10相平,冷却盘管11末端盘旋位置与冷却介质入口14相平。所述筛板9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顺序排列的筛孔18,筛孔18的高度等于筛板9的厚度,直径为20mm,相邻两筛孔18间的距离不大于40mm。所述竖直管12的直径为200mm,冷却盘管11的直径为32mm,填料管13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20-5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吸收室2的高度为3650mm,冷却盘管11共缠绕28圈,竖直管12均为PP管,冷却盘管11为PE管,填料管13为改性石墨管,由原有的换热列管分割而成。改造过程:将混合吸收室2掏空,取出已经损坏的换热列管,然后在一根长度与原换热列管长度相等的竖直管12外周,多圈整齐缠绕上冷却管形成冷却盘管11,之后放入混合吸收室2内,冷却盘管11上端从冷却介质出口10引出,冷却盘管11下端从冷却介质入口14引出,均用火焊翻边,将下方的筛板9采用PP焊方式与筒体和竖直管12的下端固定连接,把已经损坏的换热列管全部分割为长度为20-50mm的填料管13以填料的方式将混合吸收室2内部缝隙填满,最后将上方的筛板9采用PP焊方式与筒体和竖直管12的上端固定连接,并连接好气液混合室1、气液分离室3,外观不发生改变。工作原理:氯气由气体入口6进入到气液混合室1内,液碱由喷淋头4散布到液混合室1内,两者混合后穿过筛板9进入到混合吸收室2内,通过填料管13缓缓下落并充分混合;冷冻盐水由冷却介质入口14进入到冷却盘管11内,环绕向上流动充分冷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均分别布置在筒体内部,相邻两所述筒体之间均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液体入口,上方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出口,下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均设有筛板,两所述筛板之间夹持固定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外周布置有冷却管多次盘旋缠绕形成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上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出口并固定,下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入口并固定,所述竖直管内部、竖直管与混合吸收室的筒体内壁之间均填充有填料管,所述气液分离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气体出口,下方密封无缝连接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液体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次氯酸钠吸收器,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混合室、混合吸收室、气液分离室均分别布置在筒体内部,相邻两所述筒体之间均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液体入口,上方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出口,下部布置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混合吸收室的筒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均设有筛板,两所述筛板之间夹持固定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外周布置有冷却管多次盘旋缠绕形成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上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出口并固定,下端口穿出冷却介质入口并固定,所述竖直管内部、竖直管与混合吸收室的筒体内壁之间均填充有填料管,所述气液分离室的筒体中部布置有气体出口,下方密封无缝连接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中部布置有液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明张洪学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睿光氟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