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45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灰浆池,包括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在石灰粗浆池底部设置有石灰桶,石灰桶上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进料斗往石灰桶内向下延伸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上叶片和下叶片,上叶片位于进料斗顶部,下叶片位于石灰桶内,所述石灰桶底部的排料口上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内设置有输送螺杆且输送管的端口与石灰细浆池连通,所述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之间通过进料通道相连通,且在进料通道中设置有滤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浆池,方便了对石灰的研磨和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灰浆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灰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石灰浆池。
技术介绍
石灰浆是石灰经消化后与水混合呈糊状的浆液,石灰浆用水稀释后的混浊液就是大家熟悉的石灰乳,在工业中也经常使用到石灰浆,石灰浆通常放在石灰池里进行存放,一方面,石灰浆里有着大量的粗石灰颗粒,另一方面石灰浆长时间放在池子里也会结块,这会影响石灰浆的使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灰浆池,方便了石灰的研磨和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浆池,方便了对石灰的研磨和存放。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灰浆池,包括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在石灰粗浆池底部设置有石灰桶,石灰桶上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进料斗往石灰桶内向下延伸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上叶片和下叶片,上叶片位于进料斗顶部,下叶片位于石灰桶内,所述石灰桶底部的排料口上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内设置有输送螺杆且输送管的端口与石灰细浆池连通,所述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之间通过进料通道相连通,且在进料通道中设置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石灰粗浆池侧壁通过横杆与隔离桶连接,在隔离桶中设置有电机,所述转轴的上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罩,转轴的底端贯穿伸入到密封罩中,转轴的底端设置有锥形齿,所述输送螺杆的一端同样贯穿伸入到密封罩中并在输送螺杆的端头设置有锥形齿,转轴和输送螺杆上的锥形齿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相邻内侧壁上连接有斜撑杆,斜撑杆上连接有过道支板。进一步的,所述石灰粗浆池的底面为倾斜并朝向石灰桶处倾斜,所述石灰粗浆池的深度为石灰细浆池深度的1.5倍。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设置有圆柱块,圆柱块位于进料斗内且圆柱块沿着外周排列设置有凸条,所述进料斗沿着内壁圆周面同样设置有凸条,两凸条之间的距离为2-5mm。进一步的,所述过道支板上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上连接有抽水管,抽水管的端头设置有滤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石灰粗浆池底部设置有石灰桶,石灰桶的进料斗中设置有凸条且在进料斗上设置有上叶片,通过上叶片先对石灰块或粗石灰颗粒进行初步的破碎,然后通过凸条的旋转进一步对石灰进行研磨并落入石灰桶中,通过底部的输送螺杆将研磨后的细石灰输送到石灰细浆池中,输送螺杆与转轴通过锥形齿啮合连接,使得通过同一电机进行带动,节约了成本,在石灰细浆池和石灰粗浆池之间的进料通道中设置有滤网,使得石灰物料有个交换过程,从而达到局部石灰料的再次研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石灰桶和输送螺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石灰粗浆池、2-石灰细浆池、3-石灰桶、4-进料通道、5-滤网、6-进料斗、7-转轴、8-隔离桶、9-上叶片、10-下叶片、11-输送管、12-密封罩、13-排料口、14-圆柱块、15-电机、16-过道支板、17-斜撑杆、18-横杆、19-抽水泵、20-抽水管、21-滤嘴、22-锥形齿、23-输送螺杆、24-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灰浆池,包括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石灰粗浆池1可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作为备用,石灰粗浆池1底部设有槽体,在石灰粗浆池1底部设置有石灰桶3,石灰桶3放置于该槽体种,石灰桶3上部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优选的进料斗6可为漏斗状,从进料斗6往石灰桶3内向下延伸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上设置有上叶片9和下叶片10,上叶片9位于进料斗6顶部,且上叶片9与进料斗6之间的距离为1-2cm,下叶片10位于石灰桶3内,位于石灰桶3内的底部,所述石灰桶3底部的排料口13上连接有输送管11,通过下叶片10的搅动可将石灰桶3内的石灰料刮到排料口13处,输送管11内设置有输送螺杆23且输送管11的端口与石灰细浆池2连通,以通过输送螺杆23将石灰桶3内的石灰料输送到石灰细浆池2中进行存放,所述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之间通过进料通道4相连通,且在进料通道4中设置有滤网5,阻挡了粗物料进入到石灰细浆池2中,且石灰细浆池2中较粗的物料可以通过滤网5进入到石灰粗浆池1中进行再次的研磨,使得石灰物料有个交换过程,需说明的是,该过程只发生在靠近滤网5的局部。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石灰粗浆池1侧壁通过横杆18与隔离桶8连接,在隔离桶8中设置有电机15,所述转轴7的上端与电机15输出端连接,电机15输出端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石灰池内的水进入到石灰粗浆池1中。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输送管1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罩12,转轴7的底端贯穿伸入到密封罩12中,转轴7的底端设置有锥形齿22,所述输送螺杆23的一端同样贯穿伸入到密封罩12中并在输送螺杆23的端头设置有锥形齿22,转轴7和输送螺杆23上的锥形齿相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使得通过同一电机带动了转轴7和输送螺杆23的同步转动,节约了电机成本且使得该过程具有同步性。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相邻内侧壁上连接有斜撑杆17,斜撑杆17上连接有过道支板16。所述过道支板16上设置有抽水泵19,抽水泵19上连接有抽水管20,抽水管20的端头设置有滤嘴21,以方便与抽取石灰细浆池2或石灰粗浆池1表面的浮清液。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石灰粗浆池1的底面为倾斜并朝向石灰桶3处倾斜,以便于将石灰导向石灰桶3上部的进料斗6处,所述石灰粗浆池1的深度为石灰细浆池2深度的1.5倍。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示,所述转轴7上还固定设置有圆柱块14,圆柱块14位于进料斗6内且圆柱块14沿着外周排列设置有凸条24,所述进料斗6沿着内壁圆周面同样设置有凸条24,两凸条24之间的距离为2-5mm,通过圆柱块14的旋转,使得石灰粒在两凸条24之间进一步的研磨,研磨后落入到石灰桶3中。尽管这里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灰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在石灰粗浆池(1)底部设置有石灰桶(3),石灰桶(3)上部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进料斗(6)往石灰桶(3)内向下延伸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上设置有上叶片(9)和下叶片(10),上叶片(9)位于进料斗(6)顶部,下叶片(10)位于石灰桶(3)内,所述石灰桶(3)底部的排料口(13)上连接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内设置有输送螺杆(23)且输送管(11)的端口与石灰细浆池(2)连通,所述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之间通过进料通道(4)相连通,且在进料通道(4)中设置有滤网(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在石灰粗浆池(1)底部设置有石灰桶(3),石灰桶(3)上部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从进料斗(6)往石灰桶(3)内向下延伸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上设置有上叶片(9)和下叶片(10),上叶片(9)位于进料斗(6)顶部,下叶片(10)位于石灰桶(3)内,所述石灰桶(3)底部的排料口(13)上连接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内设置有输送螺杆(23)且输送管(11)的端口与石灰细浆池(2)连通,所述石灰细浆池(2)和石灰粗浆池(1)之间通过进料通道(4)相连通,且在进料通道(4)中设置有滤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粗浆池(1)侧壁通过横杆(18)与隔离桶(8)连接,在隔离桶(8)中设置有电机(15),所述转轴(7)的上端与电机(15)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罩(12),转轴(7)的底端贯穿伸入到密封罩(12)中,转轴(7)的底端设置有锥形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涛万斌戴高成钱昌华郑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木利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