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19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连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连接件,第一模具包括位于中心处的模芯和套设于模芯的第一模体,模芯外周壁和第一模体内周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分流桥,第一模体、模芯和任意两个分流桥围成若干个外围分流孔,若干个外围分流孔至少包括多个增压分流孔,增压分流孔的开口面积沿金属进料方向逐渐减小;模芯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分流孔。在金属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增压分流孔内对模芯的挤压力沿金属进料方向逐渐增加,增压分流孔处产生的外压力和中心分流孔处产生的内压力使得模芯受压平衡,减少了模芯在高温高压下的弹性形变,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型材尺寸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挤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金属挤压模具,分流孔多采用整体由小变大的锥形减压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减小模具出料口的压力,便于金属流动,同时减小挤压力对模具的损伤。然而当型材为多腔壁薄结构时,例如汽车保险杠横梁上安装的铝合金吸能盒,其大截面、多腔薄壁的结构使得模芯处也需要设置分流孔,以加强金属的流动性,同时也使金属可以直接供料给连接筋,从而保证型材的成型度。这样就造成在挤压过程中模芯中心压力过高,模芯芯头由内向外发生弹性变形甚至永久变形,使得模具受损,同时也使型材在被挤压后出现尺寸误差大、局部凹陷变形及产品壁厚不均匀的缺陷,导致良品率低甚至无法生产合格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能够保证型材尺寸的稳定性,提高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连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以及连接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位于中心处的模芯(11)和套设于模芯(11)的第一模体(12),所述模芯(11)外周壁和所述第一模体(12)内周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分流桥(13),所述第一模体(12)、所述模芯(11)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桥(13)围成外围分流孔;且外围分流孔的数量为若干个;/n所述模芯(1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分流孔(111);/n若干个所述外围分流孔至少包括多个增压分流孔(14),多个所述增压分流孔(14)的开口面积沿金属进料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以及连接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位于中心处的模芯(11)和套设于模芯(11)的第一模体(12),所述模芯(11)外周壁和所述第一模体(12)内周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分流桥(13),所述第一模体(12)、所述模芯(11)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桥(13)围成外围分流孔;且外围分流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所述模芯(1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分流孔(111);
若干个所述外围分流孔至少包括多个增压分流孔(14),多个所述增压分流孔(14)的开口面积沿金属进料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外围分流孔还包括多个减压分流孔(15),所述减压分流孔(15)的开口面积沿金属进料方向逐渐增加;
所述减压分流孔(15)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分流孔(111)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增压分流孔(14)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分流孔(111)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L2,L1>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增压分流孔(14)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减压分流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薄壁型材的金属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1)呈多棱柱形状,所述模芯具有多个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玮张邦全崔正军张金虹
申请(专利权)人:鼎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