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162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包括底盘;引流孔;粘贴膜;绑带对称设置在底盘两侧;绑带魔术贴设置在绑带两端;观察片设置在底盘上端面上;引流袋主体设置在底盘侧壁上;排放口设置在引流袋主体下端中心上;排放口密封盖同轴套设在排放口上;穿刺部设置在观察片上端面上;穿刺孔设置在观察片中心;连接带一端与穿刺部外壁固定一体连接;密封盖与连接带另一端固定一体连接;消毒部同轴设置在穿刺部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肝腹水患者在穿刺引流后,穿刺点出现渗出液需要频繁更换吸收巾及其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病菌感染的问题,方便渗出液收集,同时避免了病菌感染,效率高,安全性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直接涉及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
技术介绍
有腹腔积液的患者,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引流腹水降低腹腔压力,减轻患者痛苦。但是穿刺后由于患者活动,或者其他增加腹压的动作导致穿刺点渗液。渗液以往的处理方法是需要医护人员频繁更换引流袋,或者用无菌纱布吸收渗液,但是普通纱布吸水效果不佳,经常会弄湿患者衣裤及被褥,也增加了患者脱管的风险。中国技术专利201721252800.8公开一种肝腹水病人渗出腹水吸收巾,包括吸收巾体,吸收巾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的PE透气膜层、吸水性无纺布层A、高吸水树脂层、吸水性无纺布层B、蓝芯片层及皮肤接触层。该技术吸水性能好,吸收量大,有效防止渗透液渗出弄脏衣物和被褥。但是,该技术在使用时,腹水流出量大时,依然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更换吸收巾,十分不便,同时穿刺点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病菌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解决了现有肝腹水患者在穿刺引流后,穿刺点出现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其为中空圆柱状;/n引流孔,其为圆孔,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下端面上;/n粘贴膜,其为环状,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下端面上,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n绑带,其为条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两侧,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n绑带魔术贴,其为条状,且设置在所述绑带两端,并与所述绑带固定一体连接;/n观察片,其为圆片状,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n引流袋主体,其为中空长方体,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侧壁上,并与所述底盘相连通;/n排放口,其为外壁设置外螺纹的圆柱,且设置在所述引流袋主体下端中心上,并与所述引流袋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其为中空圆柱状;
引流孔,其为圆孔,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下端面上;
粘贴膜,其为环状,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下端面上,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绑带,其为条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两侧,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绑带魔术贴,其为条状,且设置在所述绑带两端,并与所述绑带固定一体连接;
观察片,其为圆片状,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端面上,并与所述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引流袋主体,其为中空长方体,且设置在所述底盘侧壁上,并与所述底盘相连通;
排放口,其为外壁设置外螺纹的圆柱,且设置在所述引流袋主体下端中心上,并与所述引流袋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排放口密封盖,其为内壁设置内螺纹的圆柱,且同轴套设在所述排放口上,并与所述排放口螺旋连接;
穿刺部,其为中空圆柱状,且设置在所述观察片上端面上,并与所述观察片固定一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欣欣彭春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