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脂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解决了目前医生直接使用吸脂针进行手术时的疲惫感的技术问题,包括吸脂针本体和操作手柄,所述吸脂针本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构成整体结构,所述吸脂针本体包括针部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圆柱体,所述针部和连接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针部的端部开设有若干进液口,所述连接头端部设有外螺纹。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手柄的吸脂针结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可利用手柄间接操作吸脂针进行手术,握持感佳,省力舒适,以达到防止手部酸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脂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美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美容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被肥胖所困扰,传统的运动与节食减肥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而吸脂瘦身因其独有的特征,大大满足了肥胖人群的需求。在吸脂手术中,吸脂针是医生进行吸脂手术的主要医疗器材,然而,在医生实际进行吸脂手术时,医生拿取吸脂针进行手术操作时比较费力,不易着力,从而比较容易疲惫。因此,需要设置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以解决医生直接使用吸脂针进行手术时的疲惫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医生直接使用吸脂针进行手术时手易酸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手柄的吸脂针结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可利用手柄间接操作吸脂针进行手术,握持感佳,省力舒适,以达到防止手部酸痛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包括吸脂针本体和操作手柄,所述吸脂针本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上构成整体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手柄的吸脂针整体结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可利用手柄间接操作吸脂针进行手术,握持感佳,省力舒适,以达到防止手部酸痛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脂针本体包括针部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圆柱体,所述针部和连接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针部的端部开设有若干进液口,所述连接头端部设有外螺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脂针本体的连接头端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用于将吸脂针本体与操作手柄之间螺纹连接,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体、设在手持体一端的安装体以及设在手持体另一端的转向块,所述手持体、安装体和转向块三者同轴连接且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所述手持体为回转体结构,所述手持体两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部的直径,中部粗大结构的所述手持体便于医生握持,所述安装体端部具有内螺纹孔,所述安装体用于与医疗器材吸脂针连接,所述转向块和所述手持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块用于与外部负压吸液管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手柄的具体结构优点为:中部粗大且为回转体结构的手持体便于医生握持,将手持体经安装体与吸脂针固定在一起,而且利用转向块连接外部负压吸液管,提供负压力,将吸脂针中的脂肪组织液吸出,其中,在手持体、安装体和转向块轴心线方向开设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从而让手柄具有取出脂肪液的作用。此外,在安装体上设置内螺纹孔,用处在于更换不同尺寸的吸脂针,让手柄可以多用,提高手柄的使用范围。转向块和手持体转动连接用于方便调整外部负压吸液管的扭动方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体两端的直径为其中部的直径的一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以上直径比例能够提高手柄的握持舒适性,针对不同尺寸大小的手,可以设置不同的直径基数,比如为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体的周侧设有拇指限位条,所述拇指限位条用于增大所述安装体周侧的摩擦力。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医生在握持手持体时,其手指是按压在安装体上,因此在安装体的周侧设置拇指限位条,增大摩擦力,使得手术更加易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块为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回转体结构,所述转向块靠近所述手持体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向块远离所述手持体一端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向块的直径逐渐减小,方便在其尾端连接外部负压吸液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块的周侧设有若干凹环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凹环槽,目的在于增大转向块周侧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块连接在所述手持体内部的一端设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卡设在所述手持体的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脱环用于防止转向块从手持体内部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吸脂针本体与操作手柄之间螺纹连接,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2)中部粗大且为回转体结构的手持体便于医生握持;(3)安装体上设置内螺纹孔,用处在于更换不同尺寸的吸脂针,让手柄可以多用,提高手柄的使用范围;(4)转向块和手持体转动连接用于方便调整外部负压吸液管的扭动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吸脂针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吸脂针本体正视图;图3为吸脂针本体全剖视图;图4为操作手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操作手柄全剖视图。附图标记:1、吸脂针本体;2、操作手柄;3、针部;31、进液口;4、连接头;41、外螺纹;5、手持体;6、安装体;7、转向块;71、凹环槽;72、防脱环;8、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9、内螺纹孔;10、拇指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吸脂针本体1和操作手柄2,吸脂针本体1可拆卸安装在操作手柄2上构成整体结构。吸脂针本体1包括针部3和连接头4,连接头4为圆柱体,针部3和连接头4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针部3的端部开设有若干进液口31,连接头4端部设有外螺纹41,针部3为直线针。操作手柄2包括手持体5、设在手持体5一端的安装体6以及设在手持体5另一端的转向块7,手持体5为回转体结构,手持体5两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部的直径,中部粗大结构的手持体5便于医生握持,手持体5两端的直径为其中部的直径的一半。安装体6为圆柱型,安装体6端部具有内螺纹孔9,安装体6用于与医疗器材吸脂针连接。转向块7为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回转体结构,转向块7靠近手持体5一端的直径大于转向块7远离手持体5一端的直径。转向块7和手持体5转动连接,转向块7用于与外部负压吸液管连接。安装体6的周侧设有拇指限位条10,拇指限位条10用于增大安装体6周侧的摩擦力。转向块7的周侧设有若干凹环槽71。转向块7连接在手持体5内部的一端设有防脱环72,防脱环72卡设在手持体5的内部。手持体5、安装体6和转向块7三者同轴连接且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8,从而吸脂针中的脂肪组织液可从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8中排出手柄。使用时:将吸脂针螺纹连接在安装体6上的内螺纹孔9中,医生可握住手持体5对吸脂针进行操作,在外部负压吸液管打结时,可通过调整转向块7的角度,防止外部负压吸液管打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脂针本体(1)和操作手柄(2),所述吸脂针本体(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构成整体结构;/n所述操作手柄(2)包括手持体(5)、设在手持体(5)一端的安装体(6)以及设在手持体(5)另一端的转向块(7),所述手持体(5)、安装体(6)和转向块(7)三者同轴连接且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8),所述手持体(5)为回转体结构,所述手持体(5)两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部的直径,中部粗大结构的所述手持体(5)便于医生握持,所述安装体(6)端部具有内螺纹孔(9),所述安装体(6)用于与医疗器材吸脂针连接,所述转向块(7)和所述手持体(5)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块(7)用于与外部负压吸液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脂针本体(1)和操作手柄(2),所述吸脂针本体(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构成整体结构;
所述操作手柄(2)包括手持体(5)、设在手持体(5)一端的安装体(6)以及设在手持体(5)另一端的转向块(7),所述手持体(5)、安装体(6)和转向块(7)三者同轴连接且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脂肪组织液流动通道(8),所述手持体(5)为回转体结构,所述手持体(5)两端的直径小于其中部的直径,中部粗大结构的所述手持体(5)便于医生握持,所述安装体(6)端部具有内螺纹孔(9),所述安装体(6)用于与医疗器材吸脂针连接,所述转向块(7)和所述手持体(5)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块(7)用于与外部负压吸液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脂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脂针本体(1)包括针部(3)和连接头(4),所述连接头(4)为圆柱体,所述针部(3)和连接头(4)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针部(3)的端部开设有若干进液口(31),所述连接头(4)端部设有外螺纹(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汉银,钱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邢汉银,钱爱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