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12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所述组合抑制剂包括:氧化钙、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10~15):1。所述组合抑制剂的应用包括在铜镍/铜钴分离粗选前,向矿浆中添加氧化钙,调节矿浆pH值至11.0~12.0;同时按所述配比加入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低碱度下实现铜镍/铜钴的高效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氧化钙用量,而且组合抑制剂中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选矿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实现低碱度且具有清洁效果的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镍的主要来源有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和红土镍矿等,而全球约有60%的金属镍来自于硫化铜镍矿床。硫化铜镍矿开发利用面临着铜镍分离的问题。硫化铜镍矿的铜镍分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浮选得到铜镍混合精矿后经冶炼形成高冰镍,然后再磨矿浮选,实现铜镍分离;另一种是直接浮选分离获得铜精矿和镍精矿。由于硫化铜矿可浮性比硫化镍矿好,铜镍分离一般采用抑镍浮铜的方式。硫化铜钴矿是钴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规的浮选工艺包括混合浮选和优选浮选。混合浮选是将硫化铜矿物和硫化钴矿物一起选别到混合精矿中,混合精矿作为最终产品或再进行铜钴分离。虽然硫化铜钴混合精矿能够通过目前的冶金工艺直接处理,但存在金属回收率损失、冶金系统成本投入高等问题。目前,铜镍/铜钴分离通常采用氧化钙作为硫化镍矿抑制剂,氧化钙用量较大,需要将矿浆pH值调到12以上。如此高碱条件会带来较多负面问题,比如石灰易结垢堵塞管道、精矿铜镍/铜钴互含较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采用氧化钙作为铜镍/铜钴分离抑制剂所存在的问题,有研究采用氧化钙与亚硫酸及其盐、硫酸锌组合使用,但该方案并不能大幅降低氧化钙用量,其整体效果欠佳。另外,中国申请CN103657861A公开了一种硫化镍矿物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提出了采用硝基苯、二氨基苯磺酰苯胺、邻苯二胺等有机物质合成新型硫化镍矿抑制剂;虽然,说明书中提及该药剂能够在pH值7.5~8.5的条件下抑制硫化镍矿,但是,该药剂为多种有机物合成的药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不属绿色清洁工艺。中国申请CN106622634A采用腐殖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硫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钴矿物抑制剂,但其在铜钴混合精矿再磨过程中仍需添加大量氧化钙,需将矿浆pH值调至12~13之间,仍存在上述负面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氧化钙用量,实现低碱度环境,且具有清洁效果,的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氧化钙作为铜镍/铜钴分离抑制剂存在的氧化钙用量大,矿浆pH高,对环境不够友好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包括:氧化钙、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10~1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的应用,包括:在铜镍/铜钴分离粗选前,向矿浆中添加氧化钙,调节矿浆pH值至11.0~12.0;同时按所述配比加入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搅拌。优选地,当所述矿浆为硫化铜镍矿,所述矿浆的质量浓度为20~25%。优选地,当所述矿浆为硫化铜钴矿,所述矿浆的质量浓度为25~35%。优选地,所述应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向铜镍/铜钴混合精矿中加入所述组合抑制剂,搅拌10~25min;加入铜捕收剂,搅拌2~3min,得到初始矿浆;对所述初始矿浆进行铜镍/铜钴分离粗选,得到铜粗精矿和镍/钴粗精矿;将所述铜粗精矿进行至少一次精选,得到最终铜精矿;其中,精选作业添加所述组合抑制剂;将所述镍/钴粗精矿进行至少一次铜扫选,得到最终镍/钴精矿;其中,每次扫选作业添加铜捕收剂。进一步优选地,当为铜镍混合矿时,加入所述组合抑制剂后搅拌20~25min。进一步优选地,当为铜钴混合矿时,加入所述组合抑制剂后搅拌15~20min;优选地,所述铜捕收剂为硫氨酯类和黑药类捕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铜捕收剂为乙硫氨酯、丙硫氨酯或丁基钠黑药。优选地,每次浮选作业时间为4~6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氧化钙、过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硫化镍矿/硫化钴矿的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下可实现铜镍/铜钴高效分离。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氧化钙用量(降低50%以上),减少氧化钙所带来的负面问题;而且过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皆对环境无污染,为绿色清洁药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组合抑制剂中,过碳酸钠是一种无机物,属强氧化剂,分子式为2Na2CO3·3H2O2或Na2CO3·1.5H2O2;过碳酸钠能够氧化硫化镍矿矿物表面,使其表面化学键断裂,出现更多的硫酸根、亚硫酸根离子,并暴露出更多的镍和铁离子,此时配合氧化钙作用,能够在硫化镍/硫化钴矿物表面形成硫酸钙、亚硫酸钙亲水物质;同时,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羧基更容易与硫化镍/钴表面的暴露的镍/钴、铁离子形成羧酸盐,进一步增加硫化镍/钴矿矿物表面的亲水性。另外,相比其他氧化剂,过碳酸钠还具有对环境无污染、运输方便、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本专利技术采用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氧化钙组合抑制在铜镍/铜钴分离中起到了预料不到的效果,目前尚未见到过碳酸钠在铜镍/铜钴分离浮选中应用的报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组合抑制剂在铜镍混合精矿中应用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组合抑制剂在铜钴混合精矿中应用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包括:氧化钙、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可以根据对镍的抑制效果确定;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可以为(10~15):1。所述氧化钙的用量可以根据矿浆pH目标值确定;如通过添加氧化钙使矿浆pH值调节至12以下。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组合抑制剂在铜镍混合精矿中应用的流程。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组合抑制剂在铜钴混合精矿中应用的流程。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的应用,可以包括一粗两精两扫。当然,本专利技术中精选次数和扫选次数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所述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镍/铜钴分离浮选时,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向铜镍/铜钴混合精矿浆(其中,硫化镍矿浆质量浓度可以为20~25%,硫化钴矿浆的质量浓度可以为25~35%)中添加氧化钙,调节矿浆pH值至11.0~12.0;同时按所述配比加入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搅拌,搅拌10~25min(其中,铜镍混合矿可以搅拌20~25min;铜钴混合矿可以搅拌15~20min);再加入铜捕收剂乙硫氨酯,搅拌2min,得到初始矿浆;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具体用量可以根据对镍的抑制效果确定,例如可以800~6000g/(t混合精矿),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钙、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10~1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钙、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所述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10~15):1。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镍/铜钴分离用组合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铜镍/铜钴分离粗选前,向矿浆中添加氧化钙,调节矿浆pH值至11.0~12.0;同时按所述配比加入过碳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矿浆为硫化铜镍矿,所述矿浆的质量浓度为20~25%;
当所述矿浆为硫化铜钴矿,所述矿浆的质量浓度为25~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铜镍/铜钴混合精矿中加入所述组合抑制剂,搅拌10~25min;加入铜捕收剂,搅拌2~3min,得到初始矿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国于传兵王传龙邓朝安康金星王亚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