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04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不仅能够吸附废气中的污染气体,而且通过设置环形的吸附通道,并采用不同的微波发生器分别从吸附通道的内侧和外侧向吸附通道内的吸附剂发射微波,能够实现吸附剂的均匀快速加热,还能够耦合真空、吹扫等解吸方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吸附剂的彻底解吸,从而显著提高吸附剂的再生效率和重复吸附污染气体的能力,有效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气体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处理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吸附罐吸附废气中的VOCs,同时为了实现吸附罐中吸附剂的重复使用,还利用吸附罐结合再生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解吸以实现吸附剂的再生。现有的吸附剂再生方法采用最多的是热传导再生方法,具体为通过加热惰性气体或热蒸汽方式,以热传导由外向内依次加热吸附剂。这种再生方法加热时间长,加热温度不均匀,部分吸附剂再生不彻底,而且通过热蒸汽再生会产生二次污染,导致再生吸附剂应用不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以实现吸附剂的均匀快速加热,利于吸附剂的彻底高效解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微波发生器以及第二微波发生器,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环形的吸附通道以及与所述吸附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通道内,所述吸附通道内填充有用于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吸附剂,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经所述吸附剂净化后的净化气体排出,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的内侧加热所述吸附剂,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的外侧加热所述吸附剂。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外壳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呈筒状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壳外,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二内壳之间设有密闭的环空以形成所述吸附通道,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第二内壳的内腔向所述吸附剂发射微波,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第一内壳的外部向所述吸附剂发射微波。可选地,所述吸附剂为非极性吸附剂,所述外壳采用不透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均采用透波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设置为沿所述第二内壳的轴向向所述第二内壳的内腔发射微波;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外,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内壳的径向朝向所述第一内壳发射微波;和/或所述外壳呈筒状并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壳外,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环空。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密封盖设在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的底端的底板,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的第一微波溃口与所述第二内壳的内腔的第一连通口。可选地,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外,所述外壳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的第二微波溃口与所述空腔的第二连通口。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波溃口形成为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所述第一微波溃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内壳的中心轴线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微波溃口形成为朝向所述外壳的周壁延伸的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所述第二微波溃口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内壳的轴向。可选地,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和多个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两个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壳的轴向两端,多个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和轴向分别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壳的周壁底部,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吸附通道的顶端。可选地,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包括抽真空装置和吹扫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为与所述吸附通道连通以抽出吸附在所述吸附剂中的污染气体,所述吹扫装置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吸附通道内通入净化气体以吹扫所述吸附剂。可选地,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吸附通道连通,所述吹扫装置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附通道连通。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吸附步骤和解吸步骤,其中,所述吸附步骤包括:向所述吸附通道内通入待净化气体,使所述待净化气体通过所述吸附剂吸附处理后排出所述吸附通道外;所述解吸步骤包括:在所述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通过所述抽真空装置抽吸吸附在所述吸附剂中的污染气体,在所述吸附通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通过所述吹扫装置向所述吸附通道内通入净化气体以吹扫所述吸附剂,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和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向所述吸附剂发射微波以加热所述吸附剂。可选地,所述预定值为0-20KPa。可选地,所述吸附剂的被加热温度不超过1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不仅能够吸附废气中的污染气体,而且通过设置环形的吸附通道,并采用不同的微波发生器分别从吸附通道的内侧和外侧向吸附通道内的吸附剂发射微波,能够实现吸附剂的均匀快速加热,还能够耦合真空、吹扫等解吸方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吸附剂的彻底解吸,从而显著提高吸附剂的再生效率和重复吸附污染气体的能力,有效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110-外壳,111-顶壁,112-底壁,113-空腔,120-第一内壳,121-顶盖,130-第二内壳,131-内腔,140-吸附通道,141-第一管道,142-第二管道,143-底板,150-吸附剂,160-第一微波发生器,161-第一微波溃口,170-第二微波发生器,171-第二微波溃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微波发生器160以及第二微波发生器170,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环形的吸附通道140以及与吸附通道140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供待净化气体进入吸附通道140内,吸附通道140内填充有用于吸附待净化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吸附剂150,第二开口用于供经吸附剂150净化后的净化气体排出,第一微波发生器160设置为能够从吸附通道140的内侧加热吸附剂150,第二微波发生器170设置为能够从吸附通道140的外侧加热吸附剂15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100不仅能够吸附废气中的污染气体,而且通过设置环形的吸附通道140,并采用不同的微波发生器分别从吸附通道140的内侧和外侧向吸附通道140内的吸附剂150发射微波,能够实现吸附剂的均匀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微波发生器(160)以及第二微波发生器(170),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环形的吸附通道(140)以及与所述吸附通道(140)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通道(140)内,所述吸附通道(140)内填充有用于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吸附剂(150),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经所述吸附剂(150)净化后的净化气体排出,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140)的内侧加热所述吸附剂(150),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17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140)的外侧加热所述吸附剂(150)。/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1 CN 20201007147551.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第一微波发生器(160)以及第二微波发生器(170),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环形的吸附通道(140)以及与所述吸附通道(140)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通道(140)内,所述吸附通道(140)内填充有用于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吸附剂(150),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经所述吸附剂(150)净化后的净化气体排出,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140)的内侧加热所述吸附剂(150),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17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吸附通道(140)的外侧加热所述吸附剂(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113)的外壳(110)和设置于所述空腔(113)内的呈筒状的第一内壳(120)和第二内壳(130),所述第一内壳(120)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壳(130)外,所述第一内壳(120)与所述第二内壳(130)之间设有密闭的环空以形成所述吸附通道(140),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第二内壳(130)的内腔(131)向所述吸附剂(150)发射微波,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170)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第一内壳(120)的外部向所述吸附剂(150)发射微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150)为非极性吸附剂,所述外壳(110)采用不透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壳(120)和所述第二内壳(130)均采用透波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设置为沿所述第二内壳(130)的轴向向所述第二内壳(130)的内腔(131)发射微波;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170)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120)外,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内壳(120)的径向朝向所述第一内壳(120)发射微波;和/或
所述外壳(110)呈筒状并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壳(120)外,所述第一内壳(120)与所述外壳(110)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环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密封盖设在所述第一内壳(120)和所述第二内壳(130)的底端的底板(143),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设置在所述底板(143)的下方,所述底板(14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160)的第一微波溃口(161)与所述第二内壳(130)的内腔(131)的第一连通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波溃口(161)形成为朝向所述底板(143)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晓雯尹树孟张卫华程龙军陶彬黄兆贺张健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