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04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及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装置在除雾器前段布直径粗捕集束,在后段布置直径小的捕集束,并设置捕集束格栅的模块间距离为大于液滴及颗粒物直径的3倍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以减小设备体积,节省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模块式结构,每一个模块为一个捕集束格栅,利用格栅捕集束阻隔吸附捕捉液固有机物,结合活性炭吸附气态有机物的方式进行烟气治理,分段捕捉,治理效果好。能够实现无动力除雾除尘,利用气流的惯性和重力性能,不会产生更多的能耗,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污染物烟气往往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共存的混合型烟气,为烟气治理带来了难度。目前的治理方式有静电吸附法、喷淋捕捉法、离心捕捉法等很多种。静电吸附法由于有机物雾滴或颗粒很小,往往很难捕捉到,而且气态VOC静电法是无法捕捉的,如果后部用活性炭吸附,由于前部逃逸过来的小雾滴太多,活性炭气孔很快被糊堵,活性炭更换太频繁,成本太高。喷淋捕捉法一般都是用水喷淋,水与很多有机物不润湿,捕捉效率太低,捕捉效率根本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用水喷淋无法捕捉气态有机物,而且喷淋过的烟气往往会携带大量雾滴,无法用活性炭吸附,因此对于多态有机物无法使用。离心捕捉对于液态、固态有一定的捕捉效果,但是小雾滴逃逸量还是比较大的,后部如果用活性碳吸附气态有机物,活性炭的气孔会很快被糊堵,更换频率太高,运行成本太高,维护量也太大,基本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及方法,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管道、均布室、均压孔板、捕集室、捕集束格栅、集液槽、排液管、连接室、吸附室和排烟口;/n所述烟气管道连接均布室的前端口,所述均布室后端连接捕集室的前端,所述均布室与捕集室之间设置有均压孔板,所述捕集室的后端连接有连接室,所述连接室后端口连接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后端设置有排烟口;/n所述捕集室由内部均匀分布的捕集束格栅、下部设置的集液槽和排液管组成;/n所述捕集束格栅由丝线缠绕获得,所述丝线直径大于最大拦截雾滴和固态颗粒直径;所述丝线间距离大于最大拦截雾滴和固态颗粒直径的3倍;/n所述捕集束格栅倾斜设置,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管道、均布室、均压孔板、捕集室、捕集束格栅、集液槽、排液管、连接室、吸附室和排烟口;
所述烟气管道连接均布室的前端口,所述均布室后端连接捕集室的前端,所述均布室与捕集室之间设置有均压孔板,所述捕集室的后端连接有连接室,所述连接室后端口连接吸附室,所述吸附室的后端设置有排烟口;
所述捕集室由内部均匀分布的捕集束格栅、下部设置的集液槽和排液管组成;
所述捕集束格栅由丝线缠绕获得,所述丝线直径大于最大拦截雾滴和固态颗粒直径;所述丝线间距离大于最大拦截雾滴和固态颗粒直径的3倍;
所述捕集束格栅倾斜设置,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的夹角角度为30~150°,设置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捕集束格栅的模块间距离大于最大液滴及颗粒物直径的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态有机污染物烟气的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材质为金属丝、棉线、化纤丝线或矿棉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态有机污染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强赵萍厉瑞燕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大山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