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03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包括主体和第二固定扣,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有衔接带,且衔接带的上方右端固定有粘扣刺面。该医用手臂固定板通过衔接带的设置是为了对粘扣刺面和粘扣毛面进行固定,使得主体可以与使用者的手臂之间固定的更加的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患者乱动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同时主体只固定手臂手肘关节处,不影响患者的身体自由,然后将患者手臂内侧和主体内部贴合,使得病人法触碰到面部,同时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主体可以防止手肘关节过度屈曲挛缩,粘扣刺面与粘扣毛面活动连接的设置,可以使得主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手臂粗细调节粘合,使得主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
本技术涉及手臂固定板
,具体为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
技术介绍
现在的临床治疗中往往会使用到胃肠管路和气切管路等需要留在头颈部的医疗产品,这种产品往往在使用的时候一般会使病人感到不适,不小心出现拖拽管路等现象时,会影响救治效果,所以在医疗过程中就得控制病人手臂的活动。现有的需要对病人手臂进行固定的时候一般会告知病人,靠本人的自觉来控制手或者是强制把病人的手固定在病床边,但病人处于意识不清晰时,可能出于本能反应会拖拽管路,并且捆绑过程繁琐,目前使用的约束手套和约束带会加重患者的烦躁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要对病人手臂进行固定的时候一般会告知病人,靠本人的自觉来控制手或者是强制把病人的手固定在病床边,但病人处于意识不清晰时,可能出于本能反应会拖拽管路,并且捆绑过程繁琐,目前使用的约束手套和约束带会加重患者的烦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包括主体和第二固定扣,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有衔接带,且衔接带的上方右端固定有粘扣刺面,所述衔接带的后端设置有粘扣毛面,且衔接带的上方左端设置有防护加厚布,所述防护加厚布远离主体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扣带,且固定扣带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扣,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纳米无痕黏胶,且纳米无痕黏胶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端安置有衔接片,且衔接片的内部穿设有安装孔,所述主体的内部穿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固定扣固定于衔接带的后端,且衔接带的右端内部穿设有穿孔,所述衔接带的外壁缝合有松紧带。优选的,所述衔接带设置有三个,且衔接带与主体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粘扣刺面与衔接带之间为紧密贴合,且衔接带与第一固定扣之间为固定连接,而且第一固定扣为圆形状。优选的,所述防护加厚布与固定扣带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固定扣带设置有两个,而且固定扣带关于防护加厚布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穿孔为圆形状,且穿孔分别关于防护加厚布的水平中线呈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纳米无痕黏胶为圆形状,且纳米无痕黏胶与固定块之间为活动连接,而且固定块与衔接片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松紧带与衔接带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松紧带分别关于衔接带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圆形状,且安装孔设置有三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医用手臂固定板衔接带的设置是为了对粘扣刺面和粘扣毛面进行固定,使得主体可以与使用者的手臂之间固定的更加的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患者乱动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同时主体只固定手臂手肘关节处,不影响患者的身体自由,然后将患者手臂内侧和主体内部贴合,使得病人法触碰到面部,同时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主体可以防止手肘关节过度屈曲挛缩,安装孔的设置是为了对闲置后的衔接带进行收纳,衔接带需要进行收纳的时候,将衔接带进行收卷,然后再将松紧带缠绕在衔接带的外壁,再将松紧带穿入安装孔内,就可以对衔接带进行收纳。2、该医用手臂固定板粘扣刺面与粘扣毛面活动连接的设置,可以使得主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手臂粗细调节粘合,使得主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防护加厚布的设置是为了使得衔接带对患者手肘处进行固定的时候,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的舒适,防护加厚布可以避免主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皮肤出现红痕的情况。3、该医用手臂固定板穿孔的设置是为了根据实际需求将调整长度后的防护加厚布进行固定,需要固定的时候,防护加厚布长度调整之后,将松紧带穿入穿孔内,再将松紧带进行相互缠绕,就可使得改变位置之后的防护加厚布可以固定的更加的稳定,改变位置之后的防护加厚布固定在粘扣毛面与手肘处相贴合的位置,就可使得患者在使用主体的时候可以更加的舒适,纳米无痕黏胶与固定块之间为活动连接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对固定块进行安装和拆卸,松紧带的设置是为了对改变位置之后的防护加厚布进行固定,使得防护加厚布可以对患者手肘处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衔接带和粘扣毛面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纳米无痕黏胶;3、粘扣刺面;4、衔接带;5、穿孔;6、松紧带;7、防护加厚布;8、固定扣带;9、第一固定扣;10、粘扣毛面;11、第二固定扣;12、透气孔;13、安装孔;14、衔接片;15、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包括主体1、纳米无痕黏胶2、粘扣刺面3、衔接带4、穿孔5、松紧带6、防护加厚布7、固定扣带8、第一固定扣9、粘扣毛面10、第二固定扣11、透气孔12、安装孔13、衔接片14和固定块15,主体1的前端固定有衔接带4,且衔接带4的上方右端固定有粘扣刺面3,衔接带4的后端设置有粘扣毛面10,且衔接带4的上方左端设置有防护加厚布7,防护加厚布7远离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扣带8,且固定扣带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扣9,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纳米无痕黏胶2,且纳米无痕黏胶2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的前端安置有衔接片14,且衔接片14的内部穿设有安装孔13,主体1的内部穿设有透气孔12,第二固定扣11固定于衔接带4的后端,且衔接带4的右端内部穿设有穿孔5,衔接带4的外壁缝合有松紧带6,衔接带4设置有三个,且衔接带4与主体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衔接带4的设置是为了对粘扣刺面3和粘扣毛面10进行固定,使得主体1可以与使用者的手臂之间固定的更加的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患者乱动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同时主体1只固定手臂手肘关节处,不影响患者的身体自由,主体1固定在患者手肘处时,使得病人法触碰到面部,同时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主体1可以防止手肘关节过度屈曲挛缩;粘扣刺面3与衔接带4之间为紧密贴合,且衔接带4与第一固定扣9之间为固定连接,而且第一固定扣9为圆形状,粘扣刺面3与粘扣毛面10活动连接的设置,可以使得主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手臂粗细调节粘合,使得主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防护加厚布7与固定扣带8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固定扣带8设置有两个,而且固定扣带8关于防护加厚布7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防护加厚布7的设置是为了使得衔接带4对患者手肘处进行固定的时候,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的舒适,防护加厚布7可以避免主体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皮肤出现红痕的情况;穿孔5为圆形状,且穿孔5分别关于防护加厚布7的水平中线呈等距离分布,穿孔5的设置是为了根据实际需求将调整长度后的防护加厚布7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包括主体(1)和第二固定扣(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前端固定有衔接带(4),且衔接带(4)的上方右端固定有粘扣刺面(3),所述衔接带(4)的后端设置有粘扣毛面(10),且衔接带(4)的上方左端设置有防护加厚布(7),所述防护加厚布(7)远离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扣带(8),且固定扣带(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扣(9),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纳米无痕黏胶(2),且纳米无痕黏胶(2)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前端安置有衔接片(14),且衔接片(14)的内部穿设有安装孔(13),所述主体(1)的内部穿设有透气孔(12),所述第二固定扣(11)固定于衔接带(4)的后端,且衔接带(4)的右端内部穿设有穿孔(5),所述衔接带(4)的外壁缝合有松紧带(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包括主体(1)和第二固定扣(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前端固定有衔接带(4),且衔接带(4)的上方右端固定有粘扣刺面(3),所述衔接带(4)的后端设置有粘扣毛面(10),且衔接带(4)的上方左端设置有防护加厚布(7),所述防护加厚布(7)远离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扣带(8),且固定扣带(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扣(9),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纳米无痕黏胶(2),且纳米无痕黏胶(2)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前端安置有衔接片(14),且衔接片(14)的内部穿设有安装孔(13),所述主体(1)的内部穿设有透气孔(12),所述第二固定扣(11)固定于衔接带(4)的后端,且衔接带(4)的右端内部穿设有穿孔(5),所述衔接带(4)的外壁缝合有松紧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带(4)设置有三个,且衔接带(4)与主体(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手臂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刺面(3)与衔接带(4)之间为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