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02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属于动物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其包括托板;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托板上的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开设在所述托板上的腹部操作口;平板状的腹部支撑板,所述腹部支撑板与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大小匹配,并且所述腹部支撑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腹部操作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实验人员拆装及转移;通过设置腹部操作口和腹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可方便根据需要将针灸动物的腹侧面或背侧面暴露在外进行操作,省时省力,并且对针灸动物的固定方便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属于动物实验器材

技术介绍
在医学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动物(大小鼠、兔子等)乱动影响实验操作,以及防止实验者被咬伤或抓伤,需要将动物固定住。然而,针灸动物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针刺艾灸取穴配伍,有些腧穴需要在背侧面取,有些需要腹侧面取,有的甚至是需要双面同时取,所以需要在固定住大小鼠的同时将大小鼠的穴位暴露出来。目前市场上的大小鼠固定架种类很多,但部分固定架虽然能将大小鼠的颈部以及四肢固定,方便背侧面实验操作;部分固定架采取筒状结构,身体部位固定在筒内,露出尾巴,适用于鼠尾的实验操作。然而,对于腹部操作的动物实验来说,以上这两种固定架使用起来都不方便。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可方便根据需要将针灸动物的腹侧面或背侧面暴露在外进行操作,省时省力,并且对针灸动物的固定方便可靠。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支撑腿;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托板上的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开设在所述托板上的腹部操作口,所述腹部操作口自所述前肢固定机构的后侧向后延伸至托板的边缘;平板状的腹部支撑板,所述腹部支撑板与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大小匹配,并且所述腹部支撑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腹部操作口内。进一步的,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腹部支撑板的两侧可前后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机构包括颈部限位板,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颈部卡入口,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一角与所述托板铰接,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另一角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带孔板,所述颈部限位板通过穿过所述插接孔和所述带孔板的插销与所述带孔板连接,实现颈部限位板的锁止。进一步的,所述前肢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板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前肢固定柱,所述前肢固定柱的表面开设有沟槽。进一步的,所述后肢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板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肢固定柱,所述后肢固定柱的表面开设有沟槽。进一步的,所述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还包括弧状的背部支撑板,所述背部支撑板的外弧面固定在所述腹部支撑板的底部,所述背部支撑板与所述腹部支撑板均沿所述托板的前后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颈部限位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供所述腹部支撑板的前端滑入;所述托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托架,两个所述托架的上部相对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插槽的竖向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所述腹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滑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相互配合,将腹部支撑板支撑在托板的上方,以使背部支撑板支撑在针灸动物的背部。进一步的,所述前肢固定柱和后肢固定柱的竖向高度相同,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倒置时可通过前肢固定板和后置固定板支撑在操作台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实验人员拆装及转移;通过设置腹部操作口和腹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可方便根据需要将针灸动物的腹侧面或背侧面暴露在外进行操作,解决了传统固定架只能单侧实验操作不便的问题,省时省力,并且对针灸动物的固定方便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中腹部支撑板和背部支撑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将针灸动物(小鼠)固定在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将图2中示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将图3中示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将图4中示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托板;110、支撑腿;120、腹部操作口;121、支撑台;210、颈部限位板;220、颈部卡入口;230、带孔板;240、插销;250、第一插槽;310、前肢固定柱;410、后肢固定柱;340、沟槽;500、腹部支撑板;600、背部支撑板;700、托架;710、第二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4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包括:托板100,托板100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支撑腿110;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托板100上的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开设在托板100上的腹部操作口120,腹部操作口120自前肢固定机构的后侧向后延伸至托板100的边缘,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前侧;平板状的腹部支撑板500,腹部支撑板500与腹部操作口120的大小匹配,并且腹部支撑板500可拆卸的安装在腹部操作口120内。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在使用时,将针灸动物呈俯卧状态通过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固定在托板100上,即可方便对针灸动物的背侧面进行针灸操作。目前市面上的动物实验固定架,只能单独适用于动物背部或腹部的操作,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在托板100上设置腹部操作口120,并将腹部支撑板500可拆卸的封堵在腹部操作口120内,在固定针灸动物时将腹部支撑板500安装在腹部操作口120内,防止动物从腹部操作口120坠落。固定好针灸动物以后,即可将腹部支撑板500取下,使针灸动物的腹部暴露在外,将固定架整体倒置后即可方便对针灸动物的腹侧面进行针灸操作。为了方便拆装腹部操作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腹部操作口12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台121,腹部支撑板500的两侧可前后滑动支撑在支撑台121上,在针灸动物固定在托板100上以后,可以将腹部支撑板500从腹部操作口120滑出。为了使腹部支撑板500的顶部与托板100的顶部齐平,通常在腹部操作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凸条或者将腹部操作板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支撑腿;/n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托板上的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n开设在所述托板上的腹部操作口,所述腹部操作口自所述前肢固定机构的后侧向后延伸至托板的边缘;/n平板状的腹部支撑板,所述腹部支撑板与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大小匹配,并且所述腹部支撑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腹部操作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支撑腿;
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托板上的颈部固定机构、前肢固定机构和后肢固定机构;
开设在所述托板上的腹部操作口,所述腹部操作口自所述前肢固定机构的后侧向后延伸至托板的边缘;
平板状的腹部支撑板,所述腹部支撑板与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大小匹配,并且所述腹部支撑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腹部操作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操作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腹部支撑板的两侧可前后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固定机构包括颈部限位板,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颈部卡入口,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一角与所述托板铰接,所述颈部限位板的底部另一角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带孔板,所述颈部限位板通过穿过所述插接孔和所述带孔板的插销与所述带孔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动物实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晶吕浩杨佃会于晓华郑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