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599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全氟己酮固液两相复合灭火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氟己酮与非离子型的含磷类阻燃剂、溴系类等卤代类阻燃剂以及卤代磷酸酯类混合阻燃剂形成的油系液体灭火剂,以及无机、有机盐类固体阻燃剂或固体阻燃协效剂。全氟己酮灭火剂在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响应,采取浸没式的方式,具有窒息、化学抑制等特性,能够快速地扑灭明火,降低烟雾浓度;混合的阻燃剂在发挥灭火作用的同时,通过在火焰中分解小分子,能够与电池升温或燃烧后分解的自由基·H和·OH迅速作用,减缓燃烧链式反应的进程,起到抑制作用。混合的固态无机或有机盐类阻燃剂,在发挥灭火作用时,主要以起泡或颗粒状物直接覆盖在电池表面,起到窒息、隔离、降温作用。复合灭火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环保性好,抑制锂离子电池火灾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火灾灭火
,具体为用于原料银粉的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自放电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锂离子电池未来依然保持新能源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尤其是储能产业。近些年,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相关火灾、爆炸事故频频发生。尤其是储能领域,韩国以及相继爆发20余起火灾。这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由活泼性较高的锂金属元素、金属箔材以及易燃的电解液组成,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冒烟、起火、爆炸等事故。锂离子电池产生火灾的危险性受到行业内很多专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哈龙由于严重破坏臭氧层,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是含氟类的气体灭火剂,如六氟丙烷和七氟丙烷等。但此类含氟灭火剂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但无法有效降温,且在灭火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腐蚀性气体是哈龙1301的5-10倍,其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也比较高。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液相组分的油系全氟己酮,和作为固相组分的包覆有非离子型阻燃剂的固态阻燃协效剂,以及用于将所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混合连接的乳化剂;/n所述非离子型阻燃剂为含磷类阻燃剂、溴系类阻燃剂、卤代磷酸酯类混合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n所述油系全氟己酮与固态阻燃协效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50):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液相组分的油系全氟己酮,和作为固相组分的包覆有非离子型阻燃剂的固态阻燃协效剂,以及用于将所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混合连接的乳化剂;
所述非离子型阻燃剂为含磷类阻燃剂、溴系类阻燃剂、卤代磷酸酯类混合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所述油系全氟己酮与固态阻燃协效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50):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系类阻燃剂,包括烷基磷酸酯、氟化磷酸酯以及磷腈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具体的,所述含磷系类阻燃剂一般为磷酸三甲酯(TMP)、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己酯(TH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异丙基苯酯(IPPP)、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二苯辛酯(DPOF)、磷酸甲苯二苯酯(CDP)、磷酸三(二甲苯)酯(TXP)、磷酸三甲苯酯(TCp)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溴系类阻燃剂为三溴苯酚(TBp)、四溴双酚A(TBBA)、四溴双酚A双(羟乙氧基)醚(EOTBBA)、四溴苯酐(TBPA)、四溴邻苯二甲酸酐(TBPA)、五溴甲苯(pBT(FR-5)、五溴乙苯(PBEB)、(PBT(FR-5)六溴苯(HBB)、十溴联苯醚(DBDp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全氟己酮乳液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磷酸酯类混合阻燃剂为溴代芳烃磷酸酯(R-8101)、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FR-1)、卤代双磷酸酯化合物(FR-505)、卤代磷酸酯、氟代磷酸酯、磷酸三(2-氯丙基)酯、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氟代环状碳酸酯、氟代链状碳酸酯、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复合磷系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所述固态类阻燃协效剂为微米级的无机和/或有机盐类灭火剂,具体的,所述固态类阻燃协效剂为三氧化二锑、三聚磷酸铝(ATp、ApW、ApZ)、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兰廖小东张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