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92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通过所述进气管输送气体,所述进液管输送液体,所述伺服气缸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滑动,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第二进料管分别连通所述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伸出所述阀芯,用于连接内窥镜进行导料使用,所述伺服气缸带动所述阀芯上的所述第一进料管至所述进气管时,进行气体输送,所述伺服气缸带动所述阀芯上的所述第二进料管至所述进液管时,进行液体输送,所述上部密封圈密封上部的进气通道,所述下部密封圈密封下部的进液通道,结构简单,安装、控制便捷,促使用户体验感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内窥镜系统在医疗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其设置有向体腔内送气送液装置,可根据需要向体腔内送入水、药液、空气等。在现有的技术中,内窥镜送气和送液通过设置于内窥镜操作部上的流体切换阀来进行控制,该流体切换阀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再通过许多密封圈分别将进气口、出气口、进液口和出液口进行封闭。当需要向体腔内进气或进液时,可通过流体切换阀上对应的操作按键来控制各个密封圈的动作,使得相应的密封圈打开或保持封闭,从而实现各个管口的分别导通或截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流体切换阀的内部结构复杂,当通过两种不同的流体时,需要多个阀门控制,阀门的安装以及控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切换阀安装控制繁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包括阀体、进气管、进液管、伺服气缸和切换组件;所述阀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伺服气缸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伺服气缸的拉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阀芯、导料管、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阀芯的一侧与所述伺服气缸的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侧与所述阀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料管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的内部,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侧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的外壁,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所述导料管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导料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料管连通。其中,所述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还包括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所述上部密封圈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下部密封圈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上部密封圈的一侧。其中,所述阀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上部密封圈的一侧。其中,所述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侧。其中,所述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侧。本技术的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通过所述进气管输送气体,所述进液管输送液体,所述伺服气缸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滑动,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第二进料管分别连通所述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伸出所述阀芯,用于连接内窥镜进行导料使用,所述伺服气缸带动所述阀芯上的所述第一进料管至所述进气管时,进行气体输送,所述伺服气缸带动所述阀芯上的所述第二进料管至所述进液管时,进行液体输送,所述上部密封圈密封上部的进气通道,所述下部密封圈密封下部的进液通道,结构简单,安装、控制便捷,促使用户体验感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的正视半剖图。1-阀体、2-进气管、3-进液管、4-伺服气缸、5-上部密封圈、6-下部密封圈、7-出气管、8-出液管、10-切换组件、11-阀芯、12-导料管、13-第一进料管、14-第二进料管、100-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101-容纳腔、11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100结构,包括阀体1、进气管2、进液管3、伺服气缸4和切换组件10;所述阀体1具有容纳腔101,所述容纳腔101位于所述阀体1的内部,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阀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阀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1远离所述进气管2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所述伺服气缸4与所述阀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切换组件10与所述伺服气缸4的拉杆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1具有的所述容纳腔101,用于安装所述伺服气缸4和所述切换组件10,所述切换组件10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设置,贴附所述阀体1的内壁,并能在所述阀体1内滑动,所述伺服气缸4以标准气缸为主体,以电子气缸定位器为核心,并且通过给定的标准模拟电信号完成对气缸拉杆伸出0-100%的全过程的连续模拟控制,所述伺服气缸4型号为SDCD50,由控制按钮进行操纵,拉杆与所述切换组件10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切换组件10在所述阀体1内移动,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用于输送气体,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用于输送液体,按动控制按钮,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切换组件10向上移动,与所述进气管2相连通时,所述切换组件10输送气体,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切换组件10向下,在中间位置,所述切换组件10关闭,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切换组件10再向下,所述切换组件10与所述进液管3相连通,输送液体,结构简单,安装、控制方便,促使用户体验感更佳。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切换组件10包括阀芯11、导料管12、第一进料管13和第二进料管14,所述阀芯11的一侧与所述伺服气缸4的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阀芯11的另一侧与所述阀体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导料管12与所述阀芯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11的内部,所述第一进料管13的一侧与所述阀芯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11的外壁,所述第一进料管13的另一侧与所述导料管1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导料管12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14与所述阀芯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11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进气管、进液管、伺服气缸和切换组件;/n所述阀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伺服气缸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伺服气缸的拉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进气管、进液管、伺服气缸和切换组件;
所述阀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体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伺服气缸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伺服气缸的拉杆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水气一体阀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阀芯、导料管、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阀芯的一侧与所述伺服气缸的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侧与所述阀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料管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的内部,所述第一进料管的一侧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的外壁,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另一侧与所述导料管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导料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阀芯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聪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恩多科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