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826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属于骨折复位技术领域。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包括底座、固定环、横移机构、纵移机构、第二支架和复位环。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环设置于第一支架顶部;两个横移机构并列设置于底座上;两个纵移机构分别与两个横移机构连接,纵移机构适于在对应横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横移运动;两个第二支架分别与两个纵移机构连接,第二支架适于在对应纵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纵移运动,每个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伸出机构;复位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第二支架上的伸出机构的顶端连接;其中,固定环和复位环用于固定下肢。提高了骨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折复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
技术介绍
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外科创伤,特别是四肢长骨骨折,多发于工业生产、建筑工地或交通事故中,医学上将这一类损伤称为高能损伤。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建设、交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此类损伤呈明显增加趋势。四肢骨折治疗理念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医院中治疗下肢骨折,首先需要对骨折进行复位,即将骨折处两端的骨头进行对准合拢。在复位时,首先需要一个医生拉着骨折的近心端,另一个医生再拉着骨折的远心端进行牵拉,让骨折处两端的骨头分开,然后对远心端的骨头进行角度及错位对正的调整。调整完后,再缓慢撤走牵拉力,让两端骨头进行合拢复位。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医生需要持续牵拉着骨头,直到骨头对准,这样医生劳动强度高,操作困难,医生极容易因疲劳而松懈;另外医生对牵拉力度及骨头角度、错位对正的调整难以掌控力度,需要医生之间良好的配合及丰富的经验,不然容易对骨头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高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架(2);/n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n横移机构(4),两个所述横移机构(4)并列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n纵移机构(5),两个所述纵移机构(5)分别与两个所述横移机构(4)连接,所述纵移机构(5)适于在对应所述横移机构(4)的驱动下进行横移运动;/n第二支架(6),两个所述第二支架(6)分别与两个所述纵移机构(5)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适于在对应所述纵移机构(5)的驱动下进行纵移运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架(6)上均设置有伸出机构(7);以及/n复位环(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架(2);
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
横移机构(4),两个所述横移机构(4)并列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
纵移机构(5),两个所述纵移机构(5)分别与两个所述横移机构(4)连接,所述纵移机构(5)适于在对应所述横移机构(4)的驱动下进行横移运动;
第二支架(6),两个所述第二支架(6)分别与两个所述纵移机构(5)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适于在对应所述纵移机构(5)的驱动下进行纵移运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架(6)上均设置有伸出机构(7);以及
复位环(8),所述复位环(8)适于与所述固定环(3)相对设置,且所述复位环(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架(6)上的所述伸出机构(7)的顶端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复位环(8)用于固定下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复位环(8)适于供下肢穿过,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复位环(8)上适于连接有多个骨针夹持器,所述固定环(3)和所述复位环(8)适于通过所述骨针夹持器上的骨针完成对下肢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环(8)与所述伸出机构(7)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环(3)与所述第一支架(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关节轴(91)、连接块(92)和第一连杆(93),所述复位环(8)的两端设置有连接耳(81),每个所述连接耳(81)均固定有一个所述第一关节轴(91),每个所述伸出机构(7)的顶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杆(93),所述第一连杆(93)与所述第一关节轴(91)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块(92),所述第一连杆(93)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块(9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91)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块(9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且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健杜志江沈祥宇王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