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机构及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68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6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机构及电子烟。上述的发热机构,包括发热组件和导热体,发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和发热部,导电部与发热部电连接,发热部用于在通电时发热;导热体包覆发热部,导热体开设有通风道,通风道避开发热部开设。当发热部加热导热体时,导热体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体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烟雾与通风道的气流混合吸入吸食者口腔;此外,导热体的热量部分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加热作用于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使气流与烟雾混合之前得到加热,进而使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与烟雾快速扩散混合,实现对烟支进行无死角的加热,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机构及电子烟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机构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在使用时,电子烟同样会产生烟雾,使用者使用过程中吸入后感觉到烟味。也就是说,电子烟通过雾化的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烟雾蒸汽,以让用户体验到吸食烟支的效果。传统的电子烟的发热机构直接通过加热燃烧烟支的方式对烟支进行加热,存在加热不均的问题,如存在加热死角,导致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较差;此外,传统的电子烟的发热机构的加热金属直接裸露在气流通道外围,由于加热金属为重金属,使加热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会自动分离随气流一起被吸食者吸入,导致发热机构存在对吸食者有害的有毒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较差和发热机构存在对吸食者有害的有毒物质的发热机构及电子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发热机构,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和发热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发热部电连接,所述发热部用于在通电时发热;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覆所述发热部,所述导热体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避开所述发热部开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设于所述导热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导热体内,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导热体的温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分别与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感温组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热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产生感应信号,所述调节器用于在所述感温组件产生感应信号时调节通过所述导电部的电流大小,使通过所述导电部的电流保持恒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发热部焊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为导热陶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成型于所述发热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道为通风槽结构,所述通风道开设于所述导热体的外周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道为通风孔结构。一种电子烟,包括烟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机构,所述导热体用于通气并加热所述烟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导热体包覆发热部,使发热部完全包裹于导热体内,避免发热部裸露于导热体外围,当发热部通过导电部通电时,发热部发热以加热导热体,又由于通风道避开发热部开设于导热体上,使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与发热部不直接接触,避免发热机构存在对吸食者有害的有毒物质的问题;2、当发热部加热导热体时,导热体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体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烟雾与通风道的气流混合吸入吸食者口腔;此外,导热体的热量部分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加热作用于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使气流与烟雾混合之前得到加热,进而使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与烟雾快速扩散混合,实现对烟支进行无死角的加热,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3、由于发热部完全位于导热体内,可以根据导热体的形状适应设计发热部的形状,使发热部均匀地加热于导热体上,使导热体更好地加热烟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子烟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烟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电子烟的发热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发热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机构,包括发热组件和导热体,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和发热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发热部电连接,所述发热部用于在通电时发热;所述导热体包覆所述发热部,所述导热体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避开所述发热部开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电子烟,包括烟支和发热机构,所述导热体用于通气并加热所述烟支。上述的发热机构及电子烟,由于导热体包覆发热部,使发热部完全包裹于导热体内,避免发热部裸露于导热体外围,当发热部通过导电部通电时,发热部发热以加热导热体,又由于通风道避开发热部开设于导热体上,使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与发热部不直接接触,避免发热机构存在对吸食者有害的有毒物质的问题。由于发热部完全位于导热体内,可以根据导热体的形状适应设计发热部的形状,使发热部均匀地加热于导热体上,使导热体更好地加热烟支。当发热部加热导热体时,导热体的热量直接作用于烟支上,以使导热体加热烟支,使烟支散发出烟雾,烟雾与通风道的气流混合吸入吸食者口腔。此外,导热体的热量部分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加热作用于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使气流与烟雾混合之前得到加热,进而使通过通风道的气流与烟雾快速扩散混合,实现对烟支进行无死角的加热,提高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烟10的示意图。同时参见图2,电子烟10包括发热机构100和烟支20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发热机构100包括发热组件110和导热体120,所述发热组件110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112和发热部114,所述导电部112与所述发热部114电连接,使发热部114通过导电部112外接电源。所述发热部114用于在通电时发热,即当发热部114通过导电部112接电时,发热部114发热。所述导热体120包覆所述发热部114,所述导热体120开设有通风道122,所述通风道122避开所述发热部114开设,避免通风道122的气流与发热部114接触,避免发热机构100存在对吸食者有害的有毒物质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体用于通气并加热烟支200。上述的发热机构100及电子烟10,由于导热体120包覆发热部114,使发热部114完全包裹于导热体120内,避免发热部114裸露于导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和发热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发热部电连接,所述发热部用于在通电时发热;/n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覆所述发热部,所述导热体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避开所述发热部开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电部和发热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发热部电连接,所述发热部用于在通电时发热;
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覆所述发热部,所述导热体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避开所述发热部开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设于所述导热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导热体内,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导热体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分别与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感温组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热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产生感应信号,所述调节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世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