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55578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以榔榆茎段为外植体,利用其专用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基配方,成功建立了一个榔榆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节约占地空间,繁殖时间不受季节限制,继代周期短,无病虫害困扰,更加适合用于野生榔榆品种保存以及快速高效的繁殖,并且繁殖效率高、苗木质量好,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榔榆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技术和方法,在榔榆苗木生产及科研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榔榆的繁育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
技术介绍
榔榆(UlmusparvifoliaJacq.)为榆科(Ulmaceae)榆属的落叶乔木,别名为蚊榔树、脱皮榆、小叶榆等,其树高达25米,胸径可达1.2米,花期8~9月,10月翅果成熟。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中南部至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适宜华南地区、华中地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为最适宜的生境。榔榆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较低,在不同土质下均能正常生长。榔榆是珍贵用材树种,同时树形优美,叶色丰富,树皮斑驳,观赏价值极高。榔榆是珍贵硬阔用材树种,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的主要推荐树种,也是江苏最适生的乡土优质珍贵用材树种。目前榔榆的繁殖方法主要为播种、扦插和嫁接,成活率低,周期长。组织培养是林木种苗快繁的重要手段,其中,试管苗生根是组织快繁的必经过程。但是试管苗瓶内生根,存在生产成本高、育苗周期长(在瓶内生根和移栽共需60d)、移栽成活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其特征在于:/n(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榔榆的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n(2)将步骤(1)所选取的外植体用中性肥皂水清洗2遍,然后剪切成2~4cm长的带芽茎段,经70%的酒精消毒8-12s,再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n(3)将步骤(2)中经消毒处理的外植体剪去接触消毒液的伤口部位,留1~2cm带芽茎段接种在含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25天,长成4~6cm高的无菌组培苗;/n(4)将步骤(3)中的无菌组培苗,剪切成1.5~2.0cm带有1~2个腋芽的茎段,转接于含有增殖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40天为一个继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其特征在于:
(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榔榆的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
(2)将步骤(1)所选取的外植体用中性肥皂水清洗2遍,然后剪切成2~4cm长的带芽茎段,经70%的酒精消毒8-12s,再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
(3)将步骤(2)中经消毒处理的外植体剪去接触消毒液的伤口部位,留1~2cm带芽茎段接种在含有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25天,长成4~6cm高的无菌组培苗;
(4)将步骤(3)中的无菌组培苗,剪切成1.5~2.0cm带有1~2个腋芽的茎段,转接于含有增殖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40天为一个继代周期,增殖系数为8-10倍;
(5)将步骤(4)中的增殖培养苗,剪切成1.5~2.0cm的嫩苗,转接于含有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14天为一个继代周期,生根率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步骤(2)~(4)消毒接种工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试管苗的培养均在组织培养室内进行,其培养条件为:控制光量40μmol·m-2·s-1,设定光照时间12h·d-1,温度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步骤(3)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002mg·L-1+蔗糖30g·L-1+8g·L-1琼脂,pH值为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榆组织培养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步骤(4)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洁王保松张敏黄婧蒋泽平邵安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