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56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该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地暖机构与散温机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侧壁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连通,该自然采暖温室大棚通过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在将水中的热量储存保温传导至大棚作物的生长土壤,同时直接利用水中热量加热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替代燃烧煤炭、作物秸秆供暖,有效保证大棚内的温度适合于作物的生长环境,保温效果好,且建造与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温室大棚是保证冬季蔬菜等农产品供应的重要现代农业生产设施。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温度适应于作物的生长温度,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特别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温室大棚中要设置采暖设置,这些采暖设施的设置不仅增加了建筑成本,而且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采用煤炭、作物秸秆等为燃料的采暖设施的使用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温室大棚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能够集具有优良的采暖功能的温室大棚还未见公开报道,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无需燃烧煤炭、作物秸秆供暖,使用清洁可靠的能源来保证大棚内的温度适合于作物的生长环境,保温效果好,建造与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旨在改善采暖设施建筑成本大,用煤炭、作物秸秆等为燃料的采暖设施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地暖机构与散温机构。所述大棚本体包括框架、安装板、安装梁、蓄水池、地暖池及隔离层,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框架外侧,所述安装梁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蓄水池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两侧内壁,所述地暖池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地面以下,所述隔离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地暖池顶部。所述地暖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能管、第一安装架、第一水泵、第一输水管与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太阳能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侧壁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散温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能管、第二安装架、第二水泵、第二进水管、第二输水管、排管与喷头,所述第二太阳能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顶部与所述排管连通,所述排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梁,所述喷头与所述排管连通,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蓄水池上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太阳能管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设置数目均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太阳能管与多组所述第二太阳能管于所述框架顶部两侧等间距布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均采用耐热橡胶管,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均设置有冗余长度。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高度及倾斜角度均可调节。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二进水管均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水管于所述地暖池内的设置高度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于所述地暖池内的设置高度以上。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头设置数目为多组,多组所述喷头于所述排管底部等间距布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采用间隙填充的导热材料。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本体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使用时,第一太阳能管中的水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得到加热,启动第一水泵,加热后的水经第一输水管输送至地暖池,将水储存在地暖池中,得到保温的同时,水中的热量经隔离层传导至框架内的地面,使温室大棚作物的生长温度得到提升,同时启动第二水泵,通过第二进水管将地暖池中温度降低的水抽送至第二太阳能管,经第二太阳能管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加热水,加热后的水经第二输水管输送至排管,再经喷头喷出形成水幕,水幕中的热量散发到温室大棚中,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得到提升,喷出后的水由蓄水池收集,再由第一进水管抽送至第一太阳能管,实现水循环,该自然采暖温室大棚通过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在将水中的热量储存保温传导至大棚作物的生长土壤,同时直接利用水中热量加热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替代燃烧煤炭、作物秸秆供暖,使用清洁可靠能源的同时实现水循环利用,有效保证大棚内的温度适合于作物的生长环境,保温效果好,且建造与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大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地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散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排管与喷头的左视图。图中:100-大棚本体;110-框架;120-安装板;130-安装梁;140-蓄水池;150-地暖池;160-隔离层;170-温度计;200-地暖机构;210-第一太阳能管;220-第一安装架;230-第一水泵;240-第一输水管;241-阀门;250-第一进水管;300-散温机构;310-第二太阳能管;320-第二安装架;330-第二水泵;340-第二进水管;350-第二输水管;360-排管;370-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n大棚本体(100),所述大棚本体(100)包括框架(110)、安装板(120)、安装梁(130)、蓄水池(140)、地暖池(150)及隔离层(160),所述安装板(120)安装于所述框架(110)外侧,所述安装梁(130)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110)内部,所述蓄水池(140)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110)两侧内壁,所述地暖池(150)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地面以下,所述隔离层(160)固定安装于所述地暖池(150)顶部;/n地暖机构(200),所述地暖机构(200)包括第一太阳能管(210)、第一安装架(220)、第一水泵(230)、第一输水管(240)与第一进水管(250),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20),所述第一安装架(2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一水泵(23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一水泵(230)与所述第一输水管(240)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40)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15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50)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110)侧壁与所述蓄水池(140)连通;/n散温机构(300),所述散温机构(300)包括第二太阳能管(310)、第二安装架(320)、第二水泵(330)、第二进水管(340)、第二输水管(350)、排管(360)与喷头(370),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320),所述第二安装架(3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二水泵(33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二水泵(330)与所述第二进水管(340)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40)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150)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3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350)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110)顶部与所述排管(360)连通,所述排管(36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梁(130),所述喷头(370)与所述排管(360)连通,所述喷头(370)设置于所述蓄水池(140)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采暖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
大棚本体(100),所述大棚本体(100)包括框架(110)、安装板(120)、安装梁(130)、蓄水池(140)、地暖池(150)及隔离层(160),所述安装板(120)安装于所述框架(110)外侧,所述安装梁(130)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110)内部,所述蓄水池(140)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110)两侧内壁,所述地暖池(150)设置于所述框架(110)的地面以下,所述隔离层(160)固定安装于所述地暖池(150)顶部;
地暖机构(200),所述地暖机构(200)包括第一太阳能管(210)、第一安装架(220)、第一水泵(230)、第一输水管(240)与第一进水管(250),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20),所述第一安装架(2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一水泵(23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一水泵(230)与所述第一输水管(240)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40)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15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250)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能管(21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110)侧壁与所述蓄水池(140)连通;
散温机构(300),所述散温机构(300)包括第二太阳能管(310)、第二安装架(320)、第二水泵(330)、第二进水管(340)、第二输水管(350)、排管(360)与喷头(370),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320),所述第二安装架(3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二水泵(33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第二水泵(330)与所述第二进水管(340)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40)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的一端插接于地面与所述地暖池(150)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3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350)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能管(31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框架(110)顶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其华周庆发陈其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川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