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555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包括:种子预处理、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秧盘处理、装填营养土、秧田整理、育种、栽种、管理和收割等步骤,本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以及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装填营养土,能提高营养土的填充速度,同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在种植育种阶段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通过对秧田进行处理能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同时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填入麻烦以及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海拔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高海拔地区种植水稻由于地势、气候以及农户种植习惯等原因一直存在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情况,这导致高海拔地区的水稻单位亩产量低于平原地区,目前兴起的秧盘育种技术已经应用多年,在种子置入到秧盘的阶段,目前有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机械设备价格昂贵,在对农户来说不实用,还有采用纯手工操作的方式,需要在秧盘的凹槽中填入土灰,并将种子置入其中,再将多余的土灰去除,在秧盘较多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以及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装填营养土,能提高营养土的填充速度,同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在种植育种阶段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通过对秧田进行处理能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同时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以及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S11,晒种,在晴天时,将种子铺设于地面上暴露在阳光下照晒,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在阴雨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通过烘干箱进行烘干和紫外线灯照射,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S12,选种,在容器中按照6:25的比例配制盐水溶液,将晒种完成的稻谷种子倒入配制完成的盐水中,搅拌盐水溶液1min,将漂浮于水面的稻谷种子筛出,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捞出,使用流水冲洗15min;S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把种子倒在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住,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后收集备用;S3,营养土配制,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粉碎后过筛后进行混合后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S4,秧盘处理,在容器中使用稻乐星按照1:30的比例兑水,将秧盘置入容器中,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将晾干的秧盘插入所述步骤S3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中;S5,装填营养土,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的凹槽1/2位置,将秧盘取出,在秧盘中内部的凹槽中放入3-5粒种子,在秧盘上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将秧盘再次插入到营养土配置装置内部,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将秧盘中内部的凹槽填满;S6,秧田整理,使用人工或机械将秧田的底部以及四周夯实,在秧田的底部附上一层黄黏土进行垫底,在黄黏土层上覆盖淤泥层,并在秧田的四周设置排水沟;S7,育种,将秧盘植入到秧田上,对配置完营养土的秧盘进行喷水,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出苗后,秧苗生长到1.5叶后,将塑料薄膜掀开一部分进行通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2℃内,在秧苗生长到2.5叶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24℃内;S8,栽种,将秧盘上生长的秧苗取出栽种到秧田上,放入适量的水,水漫过秧苗1/3高度,在秧田中按照每亩5kg的用量施加尿素;S9,管理,控制病虫害以及根据秧苗生长状况追加肥料;S10,收割,在水稻成熟后,在收割前一周前将秧田内部的水排干,晾晒秧田一周后进行收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的过筛精度为80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栽种的秧苗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cm-18cm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的混合比例为5:1:15:15: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挡块和导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开口部,所述挡块安装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底部一侧,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一侧,所述开口部的内部设置有秧盘;导料组件,所述导料组件包括第一导料盘、第一导向块和连接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连接块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一侧位于所述导轨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料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料孔;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二导料盘、第二导向块、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板、导料管、料斗和把手,所述第二导料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料孔,所述第二导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料盘靠近所述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正上方,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料孔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料斗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料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顶部,所述第二导料盘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大小和形状均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第二导料孔呈错位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秧盘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料孔与所述秧盘上设置的凹槽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以所述底座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所述第一导料盘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第一导料盘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向块以所述第二导料盘的横向中线为对称轴分布于所述第二导料盘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所述把手朝远离所述挡块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接触时,所述第一导料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轴心重合,通过推动所述把手朝靠近所述挡块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导料盘接触时,所述第一导料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导料孔的位置错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不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在种植育种阶段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通过对秧田进行处理能加强秧田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同时对秧田中的秧苗进行管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育种不良和秧苗生长状况不好的问题。2、通过在育种阶段使用营养土配置装置装填营养土,能提高营养土的填充速度,同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解决了目前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秧盘填入土灰和种子麻烦的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种子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n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nS11,晒种,在晴天时,将种子铺设于地面上暴露在阳光下照晒,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在阴雨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通过烘干箱进行烘干和紫外线灯照射,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nS12,选种,在容器中按照6:25的比例配制盐水溶液,将晒种完成的稻谷种子倒入配制完成的盐水中,搅拌盐水溶液1min,将漂浮于水面的稻谷种子筛出,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捞出,使用流水冲洗15min;/nS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把种子倒在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住,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后收集备用;/nS3,营养土配制,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粉碎后过筛后进行混合后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nS4,秧盘处理,在容器中使用稻乐星按照1:30的比例兑水,将秧盘置入容器中,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将晾干的秧盘插入所述步骤S3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中;/nS5,装填营养土,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的凹槽1/2位置,将秧盘取出,在秧盘中内部的凹槽中放入3-5粒种子,在秧盘上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将秧盘再次插入到营养土配置装置内部,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将秧盘中内部的凹槽填满;/nS6,秧田整理,使用人工或机械将秧田的底部以及四周夯实,在秧田的底部附上一层黄黏土进行垫底,在黄黏土层上覆盖淤泥层,并在秧田的四周设置排水沟;/nS7,育种,将秧盘植入到秧田上,对配置完营养土的秧盘进行喷水,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出苗后,秧苗生长到1.5叶后,将塑料薄膜掀开一部分进行通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2℃内,在秧苗生长到2.5叶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24℃内;/nS8,栽种,将秧盘上生长的秧苗取出栽种到秧田上,放入适量的水,水漫过秧苗1/3高度,在秧田中按照每亩5kg的用量施加尿素;/nS9,管理,控制病虫害以及根据秧苗生长状况追加肥料;/nS10,收割,在水稻成熟后,在收割前一周前将秧田内部的水排干,晾晒秧田一周后进行收割。/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
S11,晒种,在晴天时,将种子铺设于地面上暴露在阳光下照晒,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在阴雨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通过烘干箱进行烘干和紫外线灯照射,铺设厚度为3mm-5mm,每照晒30min翻动种子一次,在种子的含水量在13%-14%时将种子进行收集;
S12,选种,在容器中按照6:25的比例配制盐水溶液,将晒种完成的稻谷种子倒入配制完成的盐水中,搅拌盐水溶液1min,将漂浮于水面的稻谷种子筛出,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捞出,使用流水冲洗15min;
S2,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把种子倒在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住,在阳光下暴晒三天后收集备用;
S3,营养土配制,将土:有机肥: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粉碎后过筛后进行混合后倒入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4,秧盘处理,在容器中使用稻乐星按照1:30的比例兑水,将秧盘置入容器中,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将晾干的秧盘插入所述步骤S3中的营养土配置装置中;
S5,装填营养土,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的凹槽1/2位置,将秧盘取出,在秧盘中内部的凹槽中放入3-5粒种子,在秧盘上喷洒恶甲水剂溶液,将秧盘再次插入到营养土配置装置内部,操作营养土配置装置将配置好的营养土导入到秧盘中内部将秧盘中内部的凹槽填满;
S6,秧田整理,使用人工或机械将秧田的底部以及四周夯实,在秧田的底部附上一层黄黏土进行垫底,在黄黏土层上覆盖淤泥层,并在秧田的四周设置排水沟;
S7,育种,将秧盘植入到秧田上,对配置完营养土的秧盘进行喷水,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出苗后,秧苗生长到1.5叶后,将塑料薄膜掀开一部分进行通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32℃内,在秧苗生长到2.5叶后,薄膜内部的温度控制在24℃内;
S8,栽种,将秧盘上生长的秧苗取出栽种到秧田上,放入适量的水,水漫过秧苗1/3高度,在秧田中按照每亩5kg的用量施加尿素;
S9,管理,控制病虫害以及根据秧苗生长状况追加肥料;
S10,收割,在水稻成熟后,在收割前一周前将秧田内部的水排干,晾晒秧田一周后进行收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过筛精度为8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栽种的秧苗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cm-18c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润堂
申请(专利权)人:香格里拉市永昌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