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交通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
技术介绍
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我们对于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也在逐步完善,为了应对洪水灾害,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而现有的道路中间绿化带并不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大雨时,绿化带内很容易内涝,导致绿化带内植物被淹死,且由于绿化带面积较大,需要环卫工人每天浇水,工作量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雨天植物易内涝、浇水工作量较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包括截面为工字型的主体,所述主体部分埋设于地面内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主体内开设有蓄水腔、功能腔,所述蓄水腔与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包括截面为工字型的主体(1),所述主体(1)部分埋设于地面内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开设有蓄水腔(8)、功能腔(9),所述蓄水腔(8)与功能腔(9)连通,所述功能腔(9)内密封滑动套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内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设置有泄压阀(12),所述主体(1)内开设有若干进水孔(13)、进气孔(14),所述进水孔(13)、进气孔(14)均连通所述主体(1)的凹槽与功能腔(9),所述进气孔(14)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5),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发电装置和灌溉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包括截面为工字型的主体(1),所述主体(1)部分埋设于地面内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开设有蓄水腔(8)、功能腔(9),所述蓄水腔(8)与功能腔(9)连通,所述功能腔(9)内密封滑动套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内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设置有泄压阀(12),所述主体(1)内开设有若干进水孔(13)、进气孔(14),所述进水孔(13)、进气孔(14)均连通所述主体(1)的凹槽与功能腔(9),所述进气孔(14)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5),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发电装置和灌溉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开设在主体(1)内的发电腔(2)和蓄电池(101),所述发电腔(2)内顶壁与内底壁均胶合有磁性板(5),所述主体(1)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发电腔(2)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主体(1)外壁并过盈配合有风轮(4),所述转动轴(3)位于发电腔(2)内的一端胶合有若干导体棒(6),所述导体棒(6)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0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包括两个开设在主体(1)内的灌溉腔(16)和两个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的电磁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