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45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管加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液管加热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机器中,比如饮水机和模温机中就需用到液管加热结构。现有的液管加热结构,包括有液管和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的发热线,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比如发热线呈螺旋状缠绕在液管的外侧壁上,存在发热线对液管的加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其提高发热线对液管的加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织状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丝。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织状发热线为合金发热丝。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管的外侧壁为粗糙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并且,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其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液管;20、编织状发热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液管10、编织状发热线20;该液管10为铁氟龙材质,铁氟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提高液管10的使用寿命,该编织状发热线20贴附在液管10外侧壁上,该编织状发热线20的编织密度为85%-90%。在本实施例中,该编织状发热线20为合金发热丝,当然,编织状发热线20可以为碳纤维发热丝,碳纤维的电热转换率高,故能提升加热效果,另外,该液管10的外表面为粗糙面,粗糙面可以提高加热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华刚丁恒廖健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