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8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与非门芯片、H桥驱动电路和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启停控制开关;与非门芯片根据正反转控制开关和启停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控制H桥驱动电路对直流电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和启停控制;第一电阻用于将与非门芯片的2引脚和5引脚的电平进行上拉,第二电阻用于对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进行限流;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机控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流电机的控制器大多使用机械开关控制,存在着体积大,使用寿命短,并且还会产生电火花,无法在矿井、油田等易燃场所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对直流电机进行正反转及启停控制的电机控制器,并且还不会产生电火花、拥有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与非门芯片、H桥驱动电路和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启停控制开关;其中,电源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和所述启停控制开关以及第一电阻,所述启停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引脚、6引脚和8引脚以及13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2引脚和5引脚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3引脚与9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4引脚与12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0引脚和11引脚还均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中,所述H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3引脚和9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1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4引脚和12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0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还与直流电机的供电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还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供电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均接地。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中,所述H桥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三稳压二极管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还并联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还并联有第四电阻。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中,所述H桥驱动电路还包括指示灯电路,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启停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有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有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中,所述H桥驱动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非门芯片根据正反转控制开关和启停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控制H桥驱动电路对直流电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和启停控制;第一电阻用于将与非门芯片的2引脚和5引脚的电平进行上拉,第二电阻用于对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进行限流;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机控制器如图1所示;包括与非门芯片U1、H桥驱动电路100和正反转控制开关SW3以及启停控制开关SW2;电源的正极分别连接正反转控制开关SW3和启停控制开关SW2以及第一电阻R2,启停控制开关SW2的另一端分别与与非门芯片U1的1引脚、6引脚和8引脚以及13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与非门芯片U1的2引脚和5引脚连接;正反转控制开关SW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阻R3,第二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4,第二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接地;与非门芯片U1的3引脚与9引脚连接且还与H桥驱动电路100连接,与非门芯片U1的4引脚与12引脚连接且还与H桥驱动电路100连接,与非门芯片U1的10引脚和11引脚还均与H桥驱动电路100连接;与非门芯片U1根据正反转控制开关SW3和启停控制开关SW2的通断状态控制H桥驱动电路100对直流电机(图中未显示)进行正反转控制和启停控制;第一电阻R2用于将与非门芯片U1的2引脚和5引脚的电平进行上拉,第二电阻R3用于对三极管Q4的基极电流进行限流;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如图1所示,H桥驱动电路10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7、第二场效应管Q8和第三场效应管Q5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6;第一场效应管Q7的栅极分别与与非门芯片U1的3引脚和9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与非门芯片U1的11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5的栅极分别与与非门芯片U1的4引脚和12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与非门芯片U1的10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8的源极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且还与直流电机的供电负极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8的漏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且还与直流电机的供电正极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5的源极和第四场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与非门芯片、H桥驱动电路和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启停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电源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和所述启停控制开关以及第一电阻,所述启停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引脚、6引脚和8引脚以及13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2引脚和5引脚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3引脚与9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4引脚与12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0引脚和11引脚还均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与非门芯片、H桥驱动电路和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启停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电源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和所述启停控制开关以及第一电阻,所述启停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引脚、6引脚和8引脚以及13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2引脚和5引脚连接;所述正反转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发射极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3引脚与9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4引脚与12引脚连接且还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0引脚和11引脚还均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3引脚和9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1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4引脚和12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0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还与直流电机的供电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还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供电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汉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