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27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4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由一体式的第一金属片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片包括连接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由一体式的第二金属片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片包括连接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连接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端子和/或接地端子是由一体式的金属片形成,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例如TypeC)通常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以及电源端子等。在接触区,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两排,其中这两排导电端子各自独立。这种设计使导电端子成型时的材料利用率低、损耗大;对于电源端子而言,无法承受大电流;对于接地端子而言,接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接地效果;另外,由于每一个导电端子均具备各自的焊接脚,这使得焊接脚的数量较多,不利于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电流和结构简化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接触部以及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至少一个电源端子以及至少一个接地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n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舌板(12),所述舌板(12)具有第一表面(12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21)相对的第二表面(122);以及/n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121)的第一接触部(21)以及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22)的第二接触部(2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S)、至少一个电源端子(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舌板(12),所述舌板(12)具有第一表面(12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21)相对的第二表面(122);以及
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121)的第一接触部(21)以及暴露于所述第二表面(122)的第二接触部(2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S)、至少一个电源端子(Vbus)以及至少一个接地端子(G),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二接触部(22)由一体式的第一金属片(41)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片(41)包括连接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二接触部(22)的第一连接部(410);和/或
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接触部(22)由一体式的第二金属片(42)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片(42)包括连接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接触部(22)的第二连接部(4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2)均呈平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41)包括与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相连的第一安装部(411)以及自所述第一安装部(411)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尾部(412),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二接触部(22)共用所述第一焊接尾部(4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二接触部(22)在所述舌板(12)的厚度方向(T-T)上对齐设置,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二接触部(2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410)垂直于所述电源端子(Vbus)的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电源端子(Vb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强许立军陈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