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2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偏光片背离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复屈折膜层,由于复屈折膜层可以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因此在经过玻璃后的不同偏振态的线偏振光进入偏光片之前先进入复屈折膜层,复屈折膜层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当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几乎所有圆偏振光均可以穿过偏光片,则原来的Mura现象消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面屏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的方案是在摄像区也能够显示,即屏下摄像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屏下摄像OLED在特殊场景下拍摄时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具有透光区;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侧的复屈折膜层;其中,所述复屈折膜层被配置为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锐角为20°-6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8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与所述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6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锐角为45°。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位相差值的范围为1000-20000nm。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位相差值为5000nm。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超复屈折聚脂薄膜。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当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所述复屈折膜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厚度为50μm。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整面设置。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压敏胶或光学胶粘结。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复屈折膜层背离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侧的盖板。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复用为所述显示装置的盖板。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复屈折膜层的硬度值≥6H。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用户在室内隔着玻璃(如窗户)拍摄室外景象时,由于室外玻璃表面有灰尘,且在玻璃上形成一道一道的灰尘痕迹,由于玻璃和灰尘的折射率不同,室外自然光穿过玻璃进入室内会发生折射成线偏振光;本技术通过在偏光片背离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复屈折膜层、且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栅线延伸的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被设置为锐角,在上述不同偏振态的线偏振光进入偏光片之前先进入复屈折膜层,复屈折膜层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几乎所有圆偏振光均可以穿过偏光片,则原来的Mura现象消失。附图说明图1为屏下摄像显示装置的屏下摄像显示区及正常显示区的像素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图6为不同位相差值的复屈折膜层的光线透过率示意图;图7为位相差膜各个方向的折射率示意图;图8为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偏光片的透过轴延伸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角度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五;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六;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七;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八;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和形状不反映显示装置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多数的全面屏显示设备都是采用打孔屏,即在摄像区域对显示屏进行打孔处理,将摄像装置安置在打孔的位置,因此在摄像区域仅能完成摄像功能、而不能实现显示功能;真正的全面屏显示设备则是要求摄像区也能够显示画面。本申请以基于OLED显示屏的全面屏显示设备为例,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OLED显示面板具有屏下摄像显示区10及围绕屏下摄像显示区10的正常显示区20,图1中P代表R、G、B子像素分别对应的阳极,每一个阳极对应一个驱动电路,图1仅是示意性说明屏下摄像显示区10的驱动电路的数量少于正常显示区20的驱动电路的数量,以实现屏下摄像显示区10透光。另外,为了降低或消除外界环境光对显示面板可视性的影响,增加对比度,需要在显示面板结构中增加偏光片以抵消外界环境光。在上述全面屏显示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发现,在利用图1所示的屏下摄像显示设备透过玻璃窗等透明结构进行拍照时,拍摄画面中会出现亮暗不均的条纹mura。经过本申请技术人的反复研究才发现:图1中所示的屏下摄像方案的显示面板中偏光片是整面设置的,即在屏下摄像显示区10也具有偏光片,在下雨天,雨水会冲刷室外的玻璃窗(如房屋的窗户),由于室外玻璃窗表面有灰尘,雨水打上玻璃时,在玻璃上形成一道一道雨水冲刷过的痕迹,即玻璃窗有的位置没有灰尘,有的位置有灰尘,这样在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当用户拿着上述屏下摄像显示设备在室内隔着玻璃窗拍摄室外景象时,室外自然光穿过玻璃窗进入室内会发生折射成线偏振光;玻璃窗被雨水冲刷后,有的位置是干净的玻璃,有的位置还具有灰尘,由于玻璃和灰尘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玻璃不同位置发生折射进入室内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态不同,使用屏下摄像显示设备拍照时,偏振态不同的线偏振光进入偏光片后,部分区域的线偏振光会被偏光片吸收,造成成像后出现明暗程度的不同(Mura现象)。具体地,上述玻璃窗也可以是车窗等其他容易出现异物残留的透明结构,例如用户会使用雨刷器刮拭车辆挡风玻璃,之后车窗上会留下被雨刷器刷过后的痕迹,在车内拍摄车外景象时也会出现上述Mura现象。当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具有透光区;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n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透光区;/n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侧的复屈折膜层;其中,/n所述复屈折膜层被配置为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具有透光区;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透光区;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侧的复屈折膜层;其中,
所述复屈折膜层被配置为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20°-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8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屈折膜层的成膜拉伸方向与所述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6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4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屈折膜层的位相差值的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博于池冯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