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512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以解决盾构施工期间隧道内车辆运行容易不顺畅、会车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入口提示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出口提示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入口处并沿车道方向前后设置,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出口处并沿车道方向前后设置,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单车道会车的困难,降低车辆在隧道环境下的行驶危险,提高了车辆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
本技术涉及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车辆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
技术介绍
在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过程中,盾构掘进施工所需管片、口字件、砂浆、油脂、刀具、机械配件等施工材料,这就需要在隧道单车道上进行频繁的车辆运输工作。在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隧道内部结构所限,运输车辆通道比较狭长,仅能满足单车道通行,无法设置会车点。易造成进出车辆在隧道中间会车现象,车辆常常因为会车,造成运输不及时,同时导致隧道内的建设工作也被迫停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以解决隧道内车辆运行容易不顺畅、会车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包括入口提示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出口提示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入口处并沿车道方向前后设置,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出口处并沿车道方向前后设置,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均为雷达探测器。通过先后通过雷达判断车辆行进方向。进一步的,雷达探测器的频率为24-24.5GHz,检测距离为1.5-5m。根据设置的检测距离来探测是否有车辆经过,根据反射光波的不同判断经过的是人还是车。进一步的,车道入口处的雷达探测器之间、车道出口处的雷达探测器之间的间距为1.5m-2m。进一步的,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均包括红绿灯。进一步的,红绿灯与控制模块通过RS485通讯接口相连。进一步的,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均包括语音提示单元。进一步的,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均固定于安装立柱上,方便查看。进一步的,各模块之间的信号线均采用含有屏蔽层的通讯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雷达探测器对车辆进行检测,由控制系统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进而通过控制信号灯的状态来实现车辆调度功能。2.本技术调度时可以确保大直径盾构隧道单车道内只存在同一方向行驶的车辆,避免了单车道会车的困难,降低车辆在隧道环境下的行驶危险,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3.本技术雷达探测器可设置探测距离:探测距离可以设置为0.5米、1米、1.5米、2米、2.5米、3米、4米、5米。根据设置的探测距离来探测该距离内是否有车辆经过,没有车辆经过时,为常开,有车辆经过时为常闭。4.本技术雷达探测器可设置人车区分,通过反射波的不同,车辆较人员高,离雷达探测器更较近,接收反射波时间较短,实现人员和车辆区分,防止人员经过时,造成误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的控制器连接示意图。图中,隧道1,入口前雷达21,入口后雷达22,入口红绿灯3,出口前雷达41,出口后雷达42,出口红绿灯5,进场候车点6,出场候车点7,控制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或依赖的程序均为本
的常规程序或简单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常规选择或者适应性调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实施例1: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参见图1和图2,隧道1左侧较高的部分为洞口即入口部分,包括进场候车点6,右侧较低的部分为隧道内部即出口部分,包括出场候车点7。包括入口提示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出口提示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入口处,使用雷达探测器,包括左侧的入口前雷达21和右侧的入口后雷达22,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出口处,同样使用雷达探测器,包括左侧的出口前雷达41和右侧的出口后雷达42。上述四个雷达探测器与控制器8通过RVVP4*2.5线缆相连,控制器8采用PLC控制器。上述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使用具有RS485通讯功能的红绿灯,包括入口红绿灯3和出口红绿灯5,红绿灯安装在车道两侧约2-3米高的立柱上,通过PVSP2*1.5线缆接入控制器8,在安装立柱上增设语音播报器,播报隧道内车辆行驶状况。上述雷达探测器、红绿灯、语音播报器、控制器均就近取电即可。雷达探测器的频率为24-24.5GHz,检测距离为1.5-5m,通过反射频率的不同可以区分通过的是人还是车辆,前后两个雷达探测器之间的间距为1.5m-2m。上述隧道内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当入口没有车辆进入和出口没有车辆外出时,入口和出口的两端均为绿灯亮,表示车辆可以进入或外出。当出入口两端均为绿灯时,若入口有车辆先经过入口前雷达21扫描区域,出口红绿灯5立即变为红灯,不能驶出,语音播报[单通道行驶,请等待]。入口绿灯不变,入口方向车辆可以连续进入;再经过入口后雷达22扫描区域,由经过入口前雷达21、入口后雷达22的顺序进行判别车辆行驶方向并进行计数,当所有车辆全部经过出口前雷达41、出口后雷达42后,出入口两端重新恢复为绿灯。当出入口两端均为绿灯时,若出口有车辆先经过出口后雷达42扫描区域,入口红绿灯3立即变为红灯,不能驶入,语音播报[单通道行驶,请等待]。出口绿灯不变,出口方向车辆可以连续进入,再经过出口前雷达41的扫描区域,由经过出口前雷达41、出口后雷达42的顺序进行判别车辆行驶方向并进行计数。当所有车辆全部经过入口后雷达22、入口前雷达21扫描区域后,出入口两端重新恢复为绿灯。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是对相关器件、结构或材料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则均为本技术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信号线互连的入口提示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出口提示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入口处并沿所述车道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出口处并沿所述车道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信号线互连的入口提示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出口提示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入口处并沿所述车道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位于车道出口处并沿所述车道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入口提示模块、出口提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均为雷达探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单车道车辆自动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探测器的频率为24-24.5GHz,检测距离为1.5-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斌陈建立母永奇岳海李云涛郝超超王刚侯振宇秦天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