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04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晶体管和与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晶体管重叠的遮光层;设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在第1基板上的第1间隔件,其保持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以及设在第2基板上的第2间隔件,第1间隔件以及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与遮光层重叠,第2间隔件以包围第1间隔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第2间隔件的高度比第1间隔件的高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面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液晶显示装置向高精细化发展,例如要求像素密度在500ppi以上。另外,作为得到很高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的VR用的显示器,也开发出像素密度在800ppi以上的液晶显示装置。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高精细化,则像素尺寸变小。像素尺寸变得越小,则形成有晶体管以及液晶元件的元件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对位越困难。若元件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发生错位,则会存在亮度偏差变大、或产生视角内的混色而导致显示品质恶化的问题。已知形成于元件基板的基座嵌入至形成于彩色滤光片的凹状的间隔件的液晶显示装置(JP特开2013-127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元件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液晶单元间隙由基座以及凹状的间隔件的厚度来决定。因此,若在凸状的间隔件的厚度和凹状的间隔件的厚度各自产生面内偏差则在液晶单元间隙也产生偏差,而成为显示品质低下的原因。于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以提高高精细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品质作为目的之一。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晶体管和与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晶体管重叠的遮光层;液晶层,其设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设在第1基板上的第1间隔件,其保持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以及设在第2基板上的第2间隔件,第1间隔件以及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与遮光层重叠,第2间隔件以包围第1间隔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第2间隔件的高度比第1间隔件的高度小。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其具有晶体管和与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第2基板,其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晶体管重叠的遮光层;液晶层,其设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设在第1基板上的第1间隔件,其保持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以及设在第2基板上的第2间隔件,第1间隔件以及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与遮光层重叠,第2间隔件以包围第1间隔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第2间隔件的高度比第1间隔件的高度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A是放大了图2示出的显示装置的间隔件的放大图。图3B是在沿A1-A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基板的俯视图。图4B是将元件基板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间隔件的放大图。图6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8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9A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9B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10是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2A是将图11示出的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2B是在沿B1-B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13A是将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3B是在沿C1-C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14A是将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4B是在沿D1-D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15A是将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5B是在沿E1-E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16A是将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6B是在沿F1-F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图17A是将显示装置的间隔件放大的放大图。图17B是在沿G1-G2线将间隔件相对于基板水平截断时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100A:显示装置、101、102:基板、103:显示区域、104a、104b:扫描线驱动电路、106:驱动IC、107:端子、108:柔性印刷电路基板、109、109R、109G、109B:像素、110:周边区域、120:元件基板、123R、123G、123B:像素电路、130:对置基板、210:晶体管、211:基底膜、212:半导体层、212a:沟道形成区域、212b、212c:低浓度杂质区域、212d、212e:高浓度杂质区域、213:栅极绝缘膜、214:栅极电极、215:层间绝缘膜、216a、216b:源极电极或者漏极电极、217:平坦化膜、218:无机绝缘膜、220:液晶元件、221:公共电极、221a:开口部、222:像素电极、223:液晶层、224:取向膜、225:栅极线、226:源极线、227:凹部、230、230B、230G、230R:像素电路、231:遮光层、232B、232G、232R:彩色滤光片、233:外涂膜、241、241A~241F:间隔件、242、242A~242F:间隔件、243:取向膜、244:狭缝、245:狭缝、245A:狭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公开的只不过为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技术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示意性示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为一例,不限定对本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有时对于与关于已经出现的图进行了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为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概要>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在基板101设有显示区域103、包围显示区域103的周边区域110、设于周边区域110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4a、104b、驱动IC106、设于基板101的端部的多个端子107、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108。显示区域103包括多个像素109R、109G、109B,多个像素109呈矩阵状配置。像素109R、109G、109B具有像素电路以及液晶元件。在图1中,像素109R为控制红色光的像素,像素109G为控制绿色光的像素,像素109B为控制蓝色光的像素。周边区域110为从显示区域103到基板101的端部为止的区域。换言之,周边区域110是指,在基板101上包围显示区域103的区域(即,显示区域103的外侧的区域)。在周边区域110设有扫描线驱动电路104a、104b和多个端子107。扫描线驱动电路104a、104b以夹持显示区域103的方式设置。另外,多个端子107与柔性印刷电路基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第1基板,其具有晶体管和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n第2基板,其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晶体管重叠的遮光层;/n液晶层,其设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n设在所述第1基板上的第1间隔件,其保持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以及/n设在所述第2基板上的第2间隔件,/n所述第1间隔件以及所述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与所述遮光层重叠,/n所述第2间隔件以包围所述第1间隔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n所述第2间隔件的高度比所述第1间隔件的高度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JP 2020-015147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基板,其具有晶体管和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
第2基板,其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晶体管重叠的遮光层;
液晶层,其设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设在所述第1基板上的第1间隔件,其保持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以及
设在所述第2基板上的第2间隔件,
所述第1间隔件以及所述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与所述遮光层重叠,
所述第2间隔件以包围所述第1间隔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间隔件的高度比所述第1间隔件的高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间隔件的形状为圆柱,
所述第2间隔件的形状为圆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间隔件在俯视时在至少一部分具有狭缝,
所述狭缝的宽度比所述第1间隔件的俯视下的直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间隔件的形状为多棱柱,
所述第2间隔件的形状为多棱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田光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