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玻碳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97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拆卸玻碳电极,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第一电极部包括第一导电棒、第一保护套和附加套;附加套一端与第一保护套的端面平齐,且附加套内壁与第一保护套外壁形成有环形腔;第二电极部包括第二导电棒、第二保护套、电极头和橡胶塞;第二导电棒同轴设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二保护套一端设有凹槽部,第二保护套设有凹槽部的一端还设有端面与第二保护套端面平齐的橡胶塞;橡胶塞与环形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附加套的作用使第一电极部可竖立放置,而通过橡胶塞的作用,使第二电极部可竖立放置,解决了传统玻碳电极拆卸不方便及拆卸后无法竖立放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玻碳电极
本技术属于玻碳电极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玻碳电极。
技术介绍
玻璃碳简称玻碳,是将聚丙烯腈树脂或酚醛树脂等在惰性气氛中缓慢加热至高温(达1800℃)处理成外形似玻璃状的非晶形碳,适于作电极的电子导体材料。玻璃碳电极的优点是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热胀系数小,质地坚硬,气密性好,电势适用范围宽(约从-1~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可制成圆柱、圆盘等电极形状,用它作基体还可制成汞膜玻碳电极和化学修饰电极等。在电化学实验或电分析化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玻碳电极通常包括PTFE、PEEK或PVDF等材料制成的圆柱状外套及设置在外套内的电极头和导电铜棒;部分可拆式玻碳电极的外套分为两段,并采用螺纹连接。由于玻碳电极的外套为圆柱状,因此为了避免玻碳电极在桌面滚动掉落通常将玻碳电极竖立放置。但现有螺纹连接的玻碳电极在接口处形成的断面面积较小,无法将拆分的两段玻碳电极分别竖立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拆卸方便,且拆卸后可竖立放置的可拆卸玻碳电极。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n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第一导电棒、第一保护套和附加套;所述第一导电棒同轴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套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棒至少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保护套以外;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设有所述附加套;所述附加套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端面平齐,且所述附加套内壁与所述第一保护套外壁形成有环形腔;/n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第二导电棒、第二保护套、电极头和橡胶塞;所述第二导电棒同轴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套内;所述第二保护套一端设有凹槽部,所述第二保护套另一端嵌设有所述电极头;所述第二导电棒一端与所述凹槽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电棒另一端与所述电极头连通;所述第二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第一导电棒、第一保护套和附加套;所述第一导电棒同轴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套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棒至少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保护套以外;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设有所述附加套;所述附加套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端面平齐,且所述附加套内壁与所述第一保护套外壁形成有环形腔;
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第二导电棒、第二保护套、电极头和橡胶塞;所述第二导电棒同轴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套内;所述第二保护套一端设有凹槽部,所述第二保护套另一端嵌设有所述电极头;所述第二导电棒一端与所述凹槽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电棒另一端与所述电极头连通;所述第二保护套设有所述凹槽部的一端还设有端面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端面平齐的所述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所述环形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泽刚许芳王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