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93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属于空气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两组挤压输送带;设置在挤压输送带下方的接料斗;设置在挤压输送带之间的第一挡板;设置在接料斗下方的压料筒;设置在挤压输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设置在压料筒一侧的第二挡板;液压缸,液压缸的缸杆伸入压料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通过挤压输送带固定以及输送过滤膜,避免过滤膜位移,通过挤压输送带、第一挡板的配合使其落入接料斗,再通过第一气缸将其压入压料筒,继而通过液压缸和第二挡板的配合将过滤膜压成饼状并顶出压料筒,然后通过滑道输送至铅室,可便捷的进行过滤膜的取出及压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属于空气取样设备

技术介绍
空气取样设备是安装在指定地点,对所处区域的空气进行采样的装置,其内部安装有过滤膜,工作时通过风机带动气流经过过滤膜,气流在经过过滤膜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尘粒等污染物被过滤膜拦截。工作人员定期取出过滤膜分析检测被拦截在其内部的物质成分及含量,达到监测空气质量的目的。为此,过滤膜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取样后,需要将其取下以分析检测所捕获的尘粒等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现有的空气取样设备设计不够合理,每次取出过滤膜时操作比较繁琐,而且过滤膜取出后还要经过周转以及人工操作才能送至压缩工序,压成饼状后再送往铅室检测,便捷性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及空气取样设备,可便捷的进行过滤膜的取出及压缩操作。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n两组挤压输送带,两组挤压输送带对称设置在机架的左右两侧,每组挤压输送带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根条形输送带;/n设置在两组所述挤压输送带下方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下端口小于上端口;/n设置在两组所述挤压输送带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挤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接料斗的上方;/n设置在所述接料斗下方的压料筒,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与所述接料斗的下端口正对设置;/n设置在所述挤压输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杆正对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n设置在压料筒一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面与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齐平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
两组挤压输送带,两组挤压输送带对称设置在机架的左右两侧,每组挤压输送带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根条形输送带;
设置在两组所述挤压输送带下方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下端口小于上端口;
设置在两组所述挤压输送带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挤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接料斗的上方;
设置在所述接料斗下方的压料筒,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与所述接料斗的下端口正对设置;
设置在所述挤压输送带上方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杆正对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
设置在压料筒一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面与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齐平设置,并可横向往返移动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杆从所述压料筒的下端口伸入压料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第二挡板往返移动的第二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膜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料筒一侧的滑道,所述滑道的上端口衔接在所述压料筒的上端口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荣张海潮常彤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微尔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