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71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对设置,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本申请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两端由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固定,不会被通过换热器的空气吹动,减少换热器在固定结构上的振动,减小造成换热器或者固定结构破裂的风险,提高换热器与其固定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温度调节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换热器做为空气温度调节设备,通常被安装在空调上,空调为人们提供了凉爽的室内生活环境,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市场上的换热器都是通过换热器管壁对空气进行降温或加温,从而改变室内温度。但是,换热器一般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中,当换热器工作时,换热器不断受到风力吹动,容易在风道内产生滑动,甚至与其他零件碰撞而变形,稳定性不足。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空调器,旨在解决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内的换热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对设置,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将所述换热器固定。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换热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用于限位所述换热器沿自身轴向方向的移动。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与所述换热器的侧壁接触,用于限位所述换热器沿自身径向方向的移动。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换热器为U形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U形换热器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凸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贴合所述内侧壁,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外侧壁包裹所述换热器,限位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移动。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均为凸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三凸块贴合所述内侧壁;所述第二凸块和第四凸块贴合所述外侧壁。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换热器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底端;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上设置有导水槽。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上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之间,凸向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块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撑块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高度。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还设置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换热器固定连接,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换热器,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换热器使用时常用在室内,持续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与换热器完成热量传导后进入室内,完成室内降温的过程。换热器的两端与固定结构接触,而空气在经过换热器表面时不断地与换热器的侧壁发生碰撞,产生推动换热器在固定结构上移位的趋势,甚至产生脱离固定结构的推力;在固定结构与换热器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给换热器提供支撑力,用于平衡流动的空气产生的推力,减少换热器的震动,进而减少换热器与固定结构的碰撞磨损;同时,减小换热器脱出固定结构的风险,使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的结构稳定,维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换热器和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固定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固定组件的俯视图。其中,10、固定结构;11、第一固定组件;111、第一支撑件;112、第一限位件;1121、第一凸块;1122、第二凸块;113、固定基座;12、第二固定组件;121、第二支撑件;122、第二限位件;1221、第三凸块;1222、第四凸块;123、导水槽;124、出水管道;125、支撑块;20、换热器;21、内侧壁;22、外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作为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调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市场上的空调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空调中的换热器都是设置在风道中,为了获得足够的换热面积,换热器两端设置在壳体上,而整个侧壁都是与风道垂直,在空调使用过程中一直承受流动的空气产生的推力,容易产生振动,以及相对壳体的移位。参阅图1,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对设置,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将所述换热器固定。本申请的换热器使用时常用在室内,持续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与换热器完成热量传导后进入室内,完成室内降温的过程。换热器的两端与固定结构接触,而空气在经过换热器表面时不断地与换热器的侧壁发生碰撞,产生推动换热器在固定结构上移位的趋势,甚至产生脱离固定结构的推力;在固定结构与换热器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给换热器提供支撑力,用于平衡流动的空气产生的推力,减少换热器的震动,进而减少换热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对设置,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将所述换热器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对设置,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将所述换热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换热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的端部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用于限位所述换热器沿自身轴向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与所述换热器的侧壁接触,用于限位所述换热器沿自身径向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U形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换热器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凸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贴合所述内侧壁,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外侧壁包裹所述换热器,限位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岸辉文超郑和清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