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4547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及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准确识别通过门式闸机通道内的行人及随身物,其方法包括:将传感器安装于门式闸机通道分区区域内,微处理器采集传感器状态,将原始数据以区为单位判断,按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态分类,识别通道内的行人数量、位置、方向、速度和随身物,其装置的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装有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的信号经二极管、电阻和反向器后,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的信号至运动控制部件和工控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全程记录行人及随身物在通道内的通行轨迹,保证了识别数据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门式闸机的行人识别正确率和闸机的通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门式闸机是一种对行人或乘客的出入进行有效控制的设备,是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一种自动检票设备。它安装于车站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界处,只允许合法行人通过门式闸机,为乘客提供快速检票和出入通行服务,如图1所示。由右片闸机1、左片闸机2构成行人通道6,由当乘客持有效票卡,在票卡读写器4刷卡后,门式闸机打开门扇3,放行乘客通行,当乘客从出口出去后,门扇3就关闭。门式闸机集机、光、电技术于一身,通过一对可伸缩门扇3的开关,控制乘客的出入。它具备人机友好性、通行速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城市地铁、轻轨等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现有技术的门式闸机是利用安装于通道6两侧的光电传感器5,识别通道内行人及随身物,根据识别结果控制门扇3的开关,实现对行人的出入控制。显然,光电传感器安装数量和位置的不同、识别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对应的行人及随身物识别结果也会有不同和变化,从而影响行人的出入控制和闸机的性能。这种门式闸机,存在着以下的不足通道内多行人通行时,行人之间时分时合,行人数量和位置识别正确率不高;采用对光电传感器状态数据进行组合逻辑操作,只利用当前状态数据的静态识别,易造成对行人的误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及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准确识别通过门式闸机通道内的行人及随身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门式闸机通道两侧的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相对应分区,将传感器分区安装于门式闸机的行人通道两侧的区域内;二、微处理器以设定的采样频率采集传感器的输出状态,生成原始通行数据和对应的时间值;三、微处理器将原始通行数据以区为单位进行组合判断,产生区状态参数;四、微处理器按时间和空间对区状态参数进行动态分类,生成对应时序通道串数据;五、微处理器根据通道串数据识别通道内的行人数量、当前位置、行走方向和速度、行人是否携带随身物,并给出行人的识别可信度。本专利技术组合判断的方法是根据区内各传感器输出的状态数据,对区内状态作出区无人无物、区内通行物可能是行人、区内通行物可能是行人随身物或行李的判断结果,形成区状态参数。本专利技术动态分类的方法是根据当前本区状态参数、前一采样时间本区和其相邻区的通行物分类属性、两端的区仅以本区状态参数进行时序运算,获得当前区内的通行物分类属性,作出区无人无物、区内通行物可能是行人、区内通行物可能是行人随身物或行李的判断结果,然后将各区的通行物分类属性按区位置相邻关系排列,生成对应时序通道串数据。本专利技术的识别为微处理器根据时序通道串数据中的独立数字串,对行人数量、当前位置和随身物进行判断,按相邻两时间段的行人位置判断行走方向和速度,以区的投票方式对识别可信度打分。本专利技术的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相对应划分为9个区,传感器采用18对对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的采样频率为20Hz至50Hz。本专利技术的18对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沿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左右对称安装,以最底部水平线为横坐标X、左右垂直对称线为纵坐标Y、坐标单位为毫米,光电传感器的编号和位置坐标分别为F1850、200,F2750、800,F3550、800,F4450、200,F5350、800,F6250、200,F7150、800,F8-150、800,F9-250、200,F10-350、800,F11-450、200,F12-550、800,F13-750、800,F14-850、200,F1520、700,F1620、400,F170、700,F180、400。本专利技术的9个区的编号和区属传感器组合分别为A区F1、F2、F3,B区F3、F4、F5,C区F5、F6,D区F5、F6、F7,E区F15、F16、F17、F18,M区F8、F9、F10,L区F9、F10,K区F10、F11、F12,J区F12、F13、F14。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装置,包括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构建成的行人通道,所述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分别装有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输出的信号,经二极管、电阻和反向器后,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的信号至门扇机构运动控制部件和工控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传感有18对。本专利技术的光电传感器采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OMRON/E3F3-T11,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STC89C516RD+。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行人识别方法,能全程记录行人及随身物在通道内的通行轨迹,保证了识别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利用行人在通道内的左右和时序关联信息,动态地识别行人及随身物,消除了行人与行李等物间的误识,给出单行人和多行人通行时的行人数量、当前位置、行走方向和速度、行人是否携带随身物,并且给出行人识别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了门式闸机的行人识别正确率和闸机的通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18对光电传感器安装位置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光电传感器发射/接收电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行人通道分区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行人识别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基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因素来获取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给出判断结果的方法,准确识别通过门式闸机的行人及随身物。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门式闸机通道两侧的右片闸机1、左片闸机2相对应划分为9个区,将18对对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区安装于门式闸机的行人通道两侧的9个区里;二、通道内行人及随身物的通行行为,产生对射红外光线的“通”与“断”,并转换为对应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状态,微处理器以20Hz至50Hz的采样频率采集18对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状态,生成18位的原始通行数据和对应的时间值;三、微处理器将18位的原始通行数据以区为单位进行组合逻辑运算,产生9个区状态参数;四、根据区状态参数间的空间和时间关联性,微处理器对9个区的状态参数分别进行动态分类,即时序函数运算,生成对应时序的通道串数据;五、根据通道串数据的时序关系,微处理器利用不同时刻通道串中的分类值及其变化,即时序通道串数据中的独立数字串识别通道内的行人数量、当前位置、行走方向和速度、行人是否携带随身物,并给出行人识别可信度。如图1所示,将高950mm、长1900mm的右片闸机1和左片闸机2,以相对间距为600mm的距离平行对称安装,构建行人通道装置。如图2所示,将18对对射型光电传感OMRON/E3F3-T11分别安装于右片闸机1和左片闸机2上,并分别编号为F1~F18。设置分布坐标位置,以门式闸机的最底部水平线为横坐标X、左右垂直对称线为纵坐标Y、坐标单位为毫米,18对光电传感器的编号和位置坐标分别为F1(850,200)、F2(750,800)、F3(550,800)、F4(450,200)、F5(350,800)、F6(250,200)、F7(150,800)、F8(-150,800)、F9(-250,200)、F10(-350,800)、F11(-450,200)、F12(-550,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式闸机的行人通行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门式闸机通道两侧的右片闸机和左片闸机相对应分区,将传感器分区安装于门式闸机的行人通道两侧的区域内;二、微处理器以设定的采样频率采集传感器的输出状态,生成原始通行数据和对应的时间值;三、微处理器将原始通行数据以区为单位进行组合判断,产生区状态参数;四、微处理器按时间和空间对区状态参数进行动态分类,生成对应时序通道串数据;五、微处理器根据通道串数据识别通道内的行人数量、当前位置、行走方向和速度、行人是否携带随身物,并给出行人的识别可信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海胡宇舟李龙胡剑峰刘靖李宇轩刁涛李琦顾学道夏劲松周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现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